在阿里上月宣布加入國際反假聯盟(IACC)后,Gucci、Michael Kors等成員先后因此退會,多名會員表示不滿。14日,IACC宣布"因為某些成員的顧慮",董事會決定暫停阿里所屬的"一般會員"類別,之后會做更詳細的討論和考慮。
"國際反假聯盟"(IACC)是全球最大反假冒侵權非營利性組織,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旗下成員囊括了各領域里的國際知名品牌,包括蘋果、香奈兒(Chanel)等250個品牌,同全球政府機構及行業伙伴合作,通過法規、政府、民眾教育等途徑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作為首個電商成員,阿里加入國際反假聯盟,具有破冰意義,這是阿里的榮耀,也是中國電商的驕傲。但時隔一月便被暫停會員資格,阿里的尷尬可想而知。猶記得此前聯盟董事局主席還一再表示,阿里的平臺是"可信賴的伙伴",似乎話音未落便翻臉不認人,緣由在哪里?其實,阿里被踢并不突然,聯盟成員知名品牌邁克·科爾斯(Michael Kors)和奢華品牌古馳(Gucci)等成員紛紛以退會抗議阿里加入聯盟,最終聯盟沒有頂住壓力只得暫停阿里會員資格。
該如何看阿里遭國際打假聯盟冷遇?首先,這是對阿里打假的逆向催逼。打假不能假打,大打不能小打,長期打不能短期打,應該承認,這幾年阿里在打假方面用力甚猛。據公開數據,在打假人數上,阿里目前已有超過2000名員工全職負責打假,另有5000名社會志愿者參與打假,資金投入超過10億元。在打假效果上,僅2015年4月至9月,阿里協助警方搗毀制假、倉儲、售假窩點60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15人。
具體到奢侈品打假,前不久,阿里旗下淘寶網發表《淘寶網奢侈品牌商品整頓公告》,對售賣奢侈品的賣家進行了更嚴格的資格審核,"A貨、高仿"等假冒商品在淘寶上無立足之地。盡管如此,仍難獲一些聯盟成員的不信任,不少品牌對其的打假承諾感到擔憂,這說明阿里打假需再加把勁,以持續不斷的打假成效贏取信任和塑造自身形象。
其次,反假聯盟也需梳理內部規則,并維護規則權威。吸引新的成員,必須按規行事,暫停阿里的會員資格同樣需要按套路來。當初,由21名成員組成的聯盟理事會一致投票決定接納阿里巴巴。但如今卻決定卻被推翻。有個細節是,4月30日,聯盟董事會主席發通知稱,因為最近聯盟新成員阿里等成員引發了一些質疑與不滿,所以他要補充說明此次決策的內在邏輯及執行過程。誠然,內部有反對聲,聯盟管理方確有責任陳述相關情況,但是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事關每個成員利益的決策都應該公正。如果吸納新成員是不顧反對聲,暫停某個成員的會員資格也匆忙做出決定,無疑會損害自身公信力。阿里的遭遇也說明,國內企業在國際參與中缺少話語權,缺少制定規則的機會。
再次,將阿里踢出聯盟并非明智選擇,同時不應為雙方合作關上大門。反假是反假聯盟的使命,打假是阿里的使命,雙方有合作基礎,也承擔著一致的使命,為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雙方不能撕破臉皮。據報道,自2013年起,阿里就與IACC有合作,通過類似"快速下架機制"這樣的合作,IACC成員能夠識別并快速撤下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平臺上的侵權商品。聯盟總裁曾表示:"多年以來,阿里巴巴致力于聯合IACC及其成員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及反侵權問題,并始終如一地顯示出無比的熱忱與獻身精神。"但愿這次風波,不影響雙方合作,否則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消費者。
最后,阿里是不是反假聯盟成員都不能停止打假腳步?打假是阿里不容推卸的重任,不是給公眾看的,更不是為反假聯盟看的,而是自身生存的基本之道。為此,阿里就需要繼續堅定不移打假,不斷創新打假,不斷加大與合作方共同打假。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加大與職能部門合作的力度,畢竟,沒有職能部門的支持,并無執法權的阿里打假缺少支撐,誠如業內人士所稱,假貨源于線下,互聯網并不產生任何一件假貨,互聯網企業本身也并無打擊假貨的執法權,真正打擊假貨犯罪還得依靠執法機關。惟有對假貨零容忍,同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深入合作,不讓假貨在平臺上有空間,屆時反假聯盟也許會主動敞開大門歡迎阿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