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商業模式有著近乎偏執的狂熱。
從電商、團購、P2P一路走來,某個風口上的行業幾個月爆發出幾千個創業公司來,完全不是問題。
現在輪到了直播。
據統計,目前已知的直播APP有116個,其中獲得融資的有108個。
大家都來插一腳。陌陌開通了直播之后,小米也開通了直播業務,獵豹移動也開發了視頻產品“頭牌”。
這個曾經崛起又跌宕的行業,草根恐怕會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1、視頻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
直播的前奏,是2012年社交短視頻的興起。
2012年是中國智能手機進入爆發的一年,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5200萬部,2012年達到了2.24億部,是增長最快的一年。
智能手機的增長是視頻和直播的最基礎設備,智能手機的爆發直接讓短視頻進入爆發期。
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突破了4.38億部。智能手機積累的總量,已經幾乎達到了國民人手一部的程度。
在競爭和本屆政府的強力監督下,電信資費進一步下降。
2015年電信日,移動、電信和聯通三大運營商宣布提速降費方案。2015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將同比下降35%以上。
超先聲認為,這是對直播APP的一針強心劑,2015年~2016年,大量的直播APP誕生,原本用戶量有限,活躍度不高的直播平臺各項指標開始攀升。
根據艾瑞的預測,中國社交視頻的行業用戶規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2017年將達到4億人。
2、巨頭入場 擠壓草根
真正在社交和媒體移動端有影響力的,只有兩微。
現在熱熱鬧鬧的行情,可能會因為巨頭的進入,而變得腥風血雨。
實際上,通過關聯公司和間接持股,直播平臺都有站隊。但騰訊和新浪的直接殺入,也不會顧及小兄弟們的面子。
騰訊推出了now直播,而微博則聯合了一下科技推出了一直播。
讓我們看一下數據,最新的騰訊財報表明,微信和WeChat整體MAU7.62億,QQ的MAU達到6.58億,在中國的移動市場上無人能出其右。
根據新浪微博公布的最新財報,其DAU1.2億,每月看過視頻的用戶有3000多萬。
目前在中國,DAU過億的產品,只有微信、QQ、手淘和微博,大致算作阿里系和騰訊系,除去手淘外,在社交網絡和媒體方面有分發能力的,就是微博和微信了。
微博微信的出手,可能讓映客、花椒等直播平臺面臨巨大的壓力。
微博微信的導流作用,可以說是超過任何其他的流量平臺,直到現在,很多直播平臺仍依賴微博微信賬號的登陸。
3、直播APP是一種社會化媒體
社交視頻從短視頻升級到直播,從草根充斥到巨頭入場,微博系和騰訊系誰更有希望?
從短視頻領域的歷史來看,微博的直播更有勝算。
騰訊微博式微后,微博事業部已經開始著手微視開發,2013年9月28日iOS版問世,10月22日Android版面世。短短一年半后,微視已經成為一個被騰訊戰略放棄的產品。
而微博入股的秒拍,是一下科技的旗艦產品,在CEO韓坤的帶領下一直處在短視頻領域的風口之上。
秒拍正是靠著微博關系鏈的導入,獲得了第一批用戶,秒拍的傳播和明星資源,也是微博帶來的。
微博投資的今日頭條,借助微博輸入的第一波用戶,也在移動資訊領域獨領風騷。
微博曾經一度想介入騰訊領域,做社交網絡,反響不好。2014年之后微博轉向社會化媒體,反而找到了增長的路子。
在社交網絡經營、好友關系鏈把握上,騰訊獨步天下;微博起家于社會化媒體,長處也在社會化媒體,微博的媒體類內容占比70%以上。
微博CEO王高飛也認為,微博發展方向應該是social media方向,而不是social network方面。
視頻直播是一種媒體形態,而不是社交網絡,在這個領域的資源、經驗,微博都要遠勝過微信。
微博直播試播期間的一些數據,也顯示了擁有明星和媒體資源的微博直播能量。
《歡樂頌》爆火的蔣欣半小時共計817.3萬人觀看,最高同時在線115萬人,點贊達到3332萬;宋仲基粉絲見面會1100萬人次觀看,點贊達到2900萬。
變現數據也驚人,周迅30分鐘變現10.5萬,賈乃亮15分鐘9.9萬。
微博上明星和紅人資源,對其他平臺呈碾壓之勢。
依靠三線明星和草根紅人的映客等面臨壓力,畢竟明星和紅人資源非常有限;一旦微博直播平臺上升之后,轉換平臺毫無門檻,微博直播將對其他直播形成虹吸效應。
2016年是直播APP最為重要的一年,豪門與草根共舞,在硝煙散去之后,社交化媒體將主導直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