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為期5天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落下帷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中國政府代表的發言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受到各國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出席大會的官員和專家認為,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已經走向世界,特別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臺意義尋常。過去15年里,中國全力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并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基本實現了環境、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平衡,這些成績既增進了中國人民福祉,也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行動計劃》是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綱領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行動計劃》 ,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可以說這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綱領?!缎袆佑媱潯诽岢?,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缎袆佑媱潯穲猿謫栴}導向、底線思維,堅持突出重點、有限目標,堅持分類管控、綜合施策,確定了十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二是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三是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四是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范人居環境風險;五是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六是加強污染源監管,做好土壤污染預防工作;七是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八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九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十是加強目標考核,嚴格責任追究。
制定實施《行動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系統開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戰略部署,對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是最早提出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針對我國面臨的大氣、水、土壤三大環境污染問題,《行動計劃》與已經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形成了我國標本兼治的三個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并在本屆政府全部制定和發布實施。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2015年8月12日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事件產生的沖擊波--從空氣、水到土壤--集中反映了整個中國的工業污染問題。其中土壤污染可能是最為棘手的污染,這種污染是看不見的,在初始污染源消失后,其影響還會持續很久。中國已進入自己的"拉夫運河時代",上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的拉夫運河社區建在埋有有毒廢棄物的地塊上,導致美國政府建立了用來清理場地的"超級基金"制度。日本版的"拉夫運河"事件是1960年代曝光的鎘、汞污染。就像美國一樣,日本的補救辦法是被污染的土壤全部挖出來,焚燒之后掩埋--或者在有些情況下倒入深海。這種方法不適合于農地。焚燒掩埋法每公頃的成本可達4.7萬美元。在中國,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由于大約330萬公頃土地已無法耕種,這筆賬單將是一個天文數字。第68屆聯合國大會于2013年12月將2015年定為"國際土壤年。 2015年7月11-12日,在北京舉辦了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土壤與生態環境安全--2015年國際土壤年在中國"主題活動,在這高層論壇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土地污染和退化已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壓力:"我們國家土壤還處在超負荷的,我們現在占全球8%的耕地,現在在生產21%的糧食,52%的蔬菜,22%的水果,在支撐和養活我們19%的人口。土壤方面我們耕地總體質量不高,中低產田占2/3,一些土壤退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區域性土壤污染及土壤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耕地土壤中重度污染面積約5000萬畝(約3.33萬平方公里),土壤侵蝕和土壤酸化面積已分別超過中國國土總面積的30%和40%。另據中國環保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顯示,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總超標率16.1%。
針對土壤污染加劇情況,《行動計劃》又被稱為"土十條",已由國務院正式通知下發。以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而非先治理空氣污染,之后對付水污染,把土壤污染留在最后處理。據中國央行專家估計,未來國家需在未來5年內,需要每年投入2萬億元人民幣?!缎袆佑媱潯芬惨笤谙乱粋€五年規劃期間安排可觀的治污預算。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治污資金的其中一個來源是房地產開發商,他們樂于清理受污染的城市土地,目的是抬高其土地的價值,但這種設想尚未在中國結出果實。盡管中國在清理土壤的問題上面臨各種挑戰,但國際環保專家對中國比其他多數發展中經濟體做得更多給予肯定。專業從事土壤修復的Pure Earth公司總裁里奇˙富勒表示,"在所有這些問題當中,走得最遠的就是中國。他們采取的措施遠多于其他任何非西方的國家。"據國際在線報道:針對日益加劇的土壤污染情況,《土壤污染防治法》已被列入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規劃。
借鑒美國治理"棕地"經驗,加快土壤污染治理步伐
2016年4月18日至19日,中美土地工程國際合作學術交流(首屆)大會在西安舉行。本屆大會由美國國際城市管理協會(ICMA)和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承辦,本次大會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加強對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拓展人類生存空間,促進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為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和綠色國土作出貢獻。中國、美國、俄羅斯等6個國家的3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有關國際組織代表、機構科研人員參加了大會。會上,中外專家圍繞土地工程學科的發展現狀和前景、農業土地開發和整理、工業污染土地修復方法和技術、土地污染物檢測和評估及土壤污染和農作物安全等多個主題作了精彩的報告。大會發布了《土地工程和土地生態化發展西安宣言》,中外學者首次聯合倡議成立"國際土地工程學會"、創立"土地工程學科"、創建土地工程學術期刊、建立全球土地工程科學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大會高度評價了土地工程學科建設的意義,初步提出了較為完善的"土地工程學科"體系。大會形成的共識是,土地工程是提高土地質量的必要手段,土體重構是土地工程的核心基礎,目的是為人居環境和作物生長提供"健康"的土地,終極目標是追求生態和諧。本屆大會發布的倡議書和"西安宣言",旨在發起成立國際土地工程學會,這既是對"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國家土地治理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中國土地治理走向世界的新起點。其中美國在治理"棕地"的經驗引起各國與會專家的反響,值得中國借鑒。
在美國"棕地"主要是指那些因為現實的或潛在的有害和危險物的污染而影響到其擴展、振興和重新利用的不動產。目前,美國的棕地約在50萬塊以上,其前身一般是老的商業、生產設施,因為受到污染,這些地塊估價僅為2萬億美元,大約有20%到50%的工業用地存在環境危害。20世紀80年代,棕地再開發行動警報響起。上世紀90年代,國際城市管理協會和其他組織積極鼓勵棕地的再開發。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鼓勵棕地再開發繼續發展。再開發給當地政府和社區帶來諸多好處,比如政府財政創收,創造更安全、更持續的社區,創造就業崗位和經濟機會等。截止2015年年底,美國國際城市管理協會與美國環保局聯合先后舉辦了九次棕地會議。美國的棕地治理與土壤技術直接相關,土壤調查與修復技術為棕地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完整的棕地治理路線圖包括對現場的評估、調查、選擇清理方案、設計并實施清理工作等不同階段。創新型調查技術指一些具有高分辨率特性的技術,比如雷射光誘導熒光等。針對棕地不同的污染物,要運用不同的調查技術和治理技術。比如,干洗劑中的污染物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一般采用空氣噴射法治理。目前,美國棕地治理的案例中,比較成功的有麥克萊倫空軍基地治理、愛莫利維爾市棕地再開發項目等。麥克萊倫空軍基地治理之前的土壤含多氯聯苯、金屬、不可揮發性有機物,地下水含揮發性有機物。針對其具體情況,制定了相對應的有效的清理控制措施。愛莫利維爾市棕地再開發項目是將海豚街工地從一個有毒工業用地變成可用的建造用地,現已建設成為制藥公司、頂級寓所及各種零售店的駐地。國際城市管理協會還積極推進可持續棕地再開發的相關實踐。比如,建立地方政府環境資助網絡,提供一站式服務點,提供地方政府需要的環境管理信息和環保要求等。
落實《行動計劃》,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
土壤是農業發展、基本生態系統功能和糧食安全的基礎,也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的關鍵。土壤在糧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氣候變化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土好才能糧好,土安才能居安。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出臺實施《行動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系統開展污染治理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這是順應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熱切期盼的重要舉措,是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國內外實踐來看,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問題的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面對當前嚴峻的土壤環境形勢,要充分認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既要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更要具備打持久戰的耐心。
這次國務院下發的《行動計劃》,在編制上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為此,提出要堅決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有限目標。針對當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明確監管的重點污染物、行業和區域,嚴格控制新增污染,對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嚴格管控措施,明確不能種植食用農產品,根據污染程度,建立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三是堅持分類管控、綜合施策。為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分為三個類別,分別實施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等措施,實現所有土地類別全覆蓋?!缎袆佑媱潯窞楫斍昂徒窈笠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摸清土壤污染家底;通過制修訂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體系等,使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健全;通過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技術體系;通過規范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等措施,推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通過明確各方責任,加強信息公開,宣傳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
為全面滿足環保、國土、農業和衛生等領域需求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供科學依據,有關部門正在編制詳查總體方案,積極籌備各項工作。當務之急做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試點先行。在浙江臺州、湖北黃石、湖南常德、廣東韶關、廣西河池、貴州銅仁等6市開始建設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并將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是經驗在全國推進實施;二是為統籌協調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成立由環保部、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質檢總局、林業局、法制辦等部門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三是在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下,將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企業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專門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加到近1萬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鏈將逐步覆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形成一批專業化的土壤修復企業;四是多方籌措資金,確保土壤治污財力。根據《行動計劃》,解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需要資金投入累計資金可能超過一萬億美元要。除政府要加大財政預算和資金投入外,并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等手段,以助力中國土壤的治污。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把《行動計劃》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以筑牢美麗中國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