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第一屆世界體育產業生態峰會暨暴風體育戰略發布會上,暴風體育手機APP正式發布,樂視體育副董事長馬國力到場祝賀并發言。
馬國力到場并不是問題。問題是,暴風體育拿到了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轉播權。中超啊,此前賈躍亭可是到處說“樂視體育獲得了中超新媒體獨家版權”。
除了中超,更讓賈躍亭頭疼的是,暴風體育背后站著的是MP&Silva。去年7月份,樂視花費巨資,從MP&Silva獲得了意甲、法甲、英格蘭足總杯等足球比賽的媒體播放權。但是,今年6月份,MP&Silva將65%的股權轉讓給了上海浸鑫投資基金。這家基金的管理人之一就是馮鑫。
賈躍亭忽然發現,樂視體育,現在忽然變成為馮鑫打工了。
MPS何方神圣?
上海浸鑫投資基金以10億美元價格收購MP & Silva公司65%的股份,而浸鑫投資,則是暴風投資和光大證券旗下的光大資本聯合發起的?;鹨幠?00億,總期限為 5 年。
簡而言之,是暴風通過資本運作,拿到了MPS公司的操控權。
這是一扇通往體育王國的大門。這也是一件讓暴風能夠后來居上彎道超車的法寶。
還記得自己喜歡的歐洲球隊,因為央視不轉播而急得抓耳撓腮的青春嗎?
有了地方衛視和互聯網平臺的崛起,看一些冷門直播,不再是無妄之想,但許多比賽仍然是難覓蹤跡。
因為這些體育賽事媒體版權,中國媒體很難插手。歐美各種賽事都有悠久歷史,早就有一套完善的轉播版權體系,但中國體育媒體公司崛起,也就是近10年的事,所以不管資源還是觀念上,都無法短時間趕上歐美同行。
樂視體育的崛起,就在于跟MPS這樣的國際體育版權巨頭達成了合作,各種看似冷門實際上擁躉眾多的節目在中國生根發芽。
MPS強大的版權能力和運營能力,是競爭者的噩夢,也是合作者的福音。
MP & Silva向全球超過200家的轉播單位提供超過10,000小時的節目。
媒體版權組合包括世界眾多標志性的體育內容,包括歐洲頂級足球聯賽、FIFA足球世界杯、網球大滿貫、摩托車、手球、棒球、排球、拳擊、頂級美國體育賽事如NBA、NFL、MLB所屬世界棒球經典賽,和亞運會中的亞洲頂級單項賽事。
MPS最強大的地方在于足球媒體版權資源,足球作為世界上第一大運動,掌控了足球媒體版權,就相當于掌握了體育世界的入口。
很關鍵的一點是,這個公司營收非常健康,根據公司財報,公司2014-2015財年(6月為財政年度截止日)凈交易額為5.52億美元,2015年為6.37億美元。
暴風對樂視的彎道超車
MPS公司在中國有很多客戶,包括中央臺體育頻道、廣東體育、騰訊、PPTV、阿里體育、搜狐、新浪等。
樂視體育是其中國區最大的合作伙伴。樂視體育海量的聯賽內容都是MPS提供的。
樂視體育在2015年與MPS達成了合作,獲得了意甲、法甲、英格蘭足總杯、英格蘭國家隊等頂級版權內容。
樂視體育獲得的獨家內容,是吸引用戶的有力武器。
合作本來是神來之筆,但隨著暴風收購MPS的舉動,暴風體育由于擁有海量的視頻資源,而且透過MPS可以獲得最上游歐洲體育俱樂部的資源,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很有可能后來居上。
版權購買一般是一次性購買,一旦過期就面臨忍痛放棄內容或高價重新購買的選擇。
暴風的這次合作,則讓暴風體育有了版權“原力”,可以不受時間和意外事件的限制。
完全的版權擁有,還可以沿著版權上溯,直達版權上游,甚至在賽事的運營、舉辦方面擁有話語權。
更有潛力的是,賽事IP的開發,在互聯網時代,又有了新的玩法,掌握了賽事IP的上游,將來可能誕生出與現在玩法完全不同的運營模式,這是僅僅版權購買所無法達到的高度。
暴風體育采取的高舉高打的方式,是后來者彎道超車的必由之路。
畢竟競爭對手在前邊已經領跑多年,后進者必須更狠更快更有大局觀和戰略思想,才有取勝的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講,暴風體育的大手筆收購,是一步妙招,斷了樂視體育的進路,又一步踏入了體育領域的高級俱樂部。
暴風體育未來的營收模式會是怎樣?
從樂視體育看,樂視體育新一輪融資80億元,估值215億元。2015年營收5億元,版權內容以及賽事運營,占比約各占一半。
其中,版權內容收入中廣告的收入約占43%,賽事運營收入占比約35%,超級電視電費收入約占9%,點播費以及轉播費收入約占1%,其他的硬件等收入則占12%左右。
跟中國廣告收益占大部分的模式不一樣,MPS的營收,分為兩種,足球賽事,媒體版權收入占80%,贊助占20%;非足球類賽事,媒體版權占60%,贊助占40%。
比起中國的廣告和運營來,版權模式屬于躺著賺錢,收益率高,投入人力物力少。
既然與MPS深度合作,暴風體育未來的步伐可以邁得更加穩健,更加快捷。
體育蛋糕到底有多大?
在電影之后,互聯網公司一頭又扎進了體育行業,這個行業的容量足夠大嗎?
馬云曾經說,阿里巴巴未來10年,主要關注“快樂”和“健康”,所謂快樂,就是娛樂體育業,在大方向上,體育肯定是一個選擇。
相對于中國電影行業400~500億元的規模,體育行業要大得太多。
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0.7%。
根據我國2015年GDP推算,體育產業增加值接近5000億元的規模,是電影行業的10倍。
體育產業最發達的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大約占GDP的1%-3%。比如美國,它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3%,體育產業是美國規模最大和十大產業之一。
對于中國體育產業的兩大利好是,中國的GDP總值和體育產業的占比,在未來都會提升。甚至有人推測,10年后中國體育產業的將達到5萬億的規模。
比起火熱的移動互聯網、電影行業,體育產業更像是一片藍海,行業空間大,還處在一個做大蛋糕的過程,從業者競爭相對并不激烈。
體育是暴風的全球DT大娛樂中一個巨大的變量。涉足體育,收購MPS,暴風的戰略布局正在形成閉環,在線視頻、體育、VR、TV、秀場等諸多業務互相協同,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商業未來,暴風的“妖股”概念,還能繼續“妖”下去。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干貨。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