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秦川  >>  正文
    秦川:習主席出訪塞爾維亞,有一種友誼叫特殊感情
    秦川
    2016年06月20日

    6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貝爾格萊德,開始對塞爾維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會晤時指出,中塞傳統友好,是全天候的朋友,有兄弟般的特殊情誼。

    習近平出訪塞爾維亞,這是中國國家元首32年來首次到訪塞爾維亞,所彰顯的跨時代意義,自然無需贅言。此前,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稱“60多年來,兩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彼此懷有特殊感情,跨越時空的真情厚誼歷久彌新?!?

    “特殊感情”這個表達,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一說到塞爾維亞,我們一定會想到《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著名影片,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啊,朋友再見》,這是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熟悉的畫面一出現,優美的旋律一想起,便會心潮澎湃,甚至熱淚盈眶。我們還可能想到米盧,2001年,正是這位塞爾維亞人,率領中國男足國家隊圓了44年的世界杯之夢,首次進軍世界杯正賽階段的比賽。

    其中,國人最記憶猶新的一定是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想到犧牲的三名記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邵云環、許杏虎、朱穎。猶記得當時筆者正在讀高中,消息傳來,整個校園都憤怒了,筆者也奮筆疾書草就一文,表達內心的悲憤與哀傷之情。語文老師讀后,薦給校方,在次周一全校升旗儀式前朗讀全文。

    1999年5月8日,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記住一個國家曾受的屈辱,記住三名不幸遇難的烈士,也記住當時中國領導人的憤怒:“自古以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非交戰國家的使館遭到轟炸,在全世界有沒有?襲擊一個主權國家的駐外使館,是對這個國家主權的嚴重侵犯,是公然踐踏外交關系公約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罪惡行徑?!?

    或許,還應該記住的是,在國家甌缺、山河破碎中民眾無力無奈的命運——2003年,南聯盟更改國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塞爾維亞與黑山又各自獨立。

    這次習近平訪塞,首先來到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吊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習近平是1999年炸館事件后,首位親臨現場憑吊的中國國家元首。這個舉動絕不偶然,展現了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價值坐標,也體現了一個國家對遇難烈士的最高致敬。

    有個細節是,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在被炸毀的中國使館舊址前豎立紀念牌,紀念牌上用塞語和漢語刻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于的支持和友誼,并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

    有了如此之多的背景,再來理解習主席所稱的“兩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彼此懷有特殊感情”,就能明白“特殊感情”絕非虛言。再聯系到上世紀40年代兩國人民分別在東西方戰場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以及去年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塞軍方隊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就更能知道“中塞傳統友好,是全天候的朋友,有兄弟般的特殊情誼”是多么準確。

    當然,習主席除了出訪塞爾維亞,還出訪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其深刻意義在于,不只是敘舊,也只是暢想未來,此行有個鮮亮的主題是,將一帶一路倡議更有效果地變為現實。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均在歐亞大陸上處于重要地理位置,習主席此行橫跨歐亞大陸橋,將中東歐與中亞兩大次區域緊密相連,勢必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長,為日后的枝繁葉茂注入動力。

    “朋友是時間的果實?!睌⒂亚?、謀合作、展未來,習主席此次出訪,將架起中國與歐亞之間的心橋。而彼此之間,將更能深刻體味“特殊感情”,并在這種“特殊感情”中不斷取得全方位合作,實現更有價值的心心相印。

    【責任編輯:管理員】
    資深評論員,供職于央視。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