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不是成都人,在成都待的時間也不多,但卻經常成為成都的“義務宣傳員”。
? ?
? ?
?
一些朋友到成都來,在領略了這里厚重的歷史、絕美的景色、無法自拔的美食、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那種融現代時尚與傳統記憶于一體的獨特城市魅力后,往往一面舍不得離開,一面又以不無遺憾的口吻,指點著以國際大都市為目標的這座城市的“缺陷”:
?
? ?
?
你看你看,這里是金融區,怎么還有麻婆豆腐?作為商業中心區域,怎么會劃出地方允許小販擺攤?這個城市每條街怎么都是萬能的,啥都能買到,這規劃不專業啊……
?
? ?
?
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國際大都市要有一個“樣子”:區域功能應有明確的劃分,高上區域不應有低端產品,功能區不應有與其定位不同的產業存在。成都吧,啥都好了,就是功能區不太純粹,顯得不那么高大上。
? ?
?
? ?
?
我問他們,那你們在這里幾天,對這種特點體驗如何?他們青一色表示體驗很好,并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 ?
?
? ?
?
我說,城市無論如何建設,最終還是依托于人而存在,是為人的體驗進行規劃設計的。一些城市以為功能劃分就是把其它內容清理出去,一兩公里的街道、一兩平方公里的街區,找不到一家小商店或“蒼蠅館”,這是一種理念,也許也可以成就高大上之名。但成都不是這樣,成都的這個“缺陷”,在我看來正是她有別于其他大都市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也是成都成為今日成都的靈魂所在。
?
? ?
?
她的骨子里,深種著包容精神。
?
? ?
?
確實,在成都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既可有高檔消費,又可有低端選擇。在高級寫字樓里乏了,可以出樓往旁邊一拐,幾步路走到露天茶館來碗蓋碗茶,也可以直接在路邊躺椅上一躺,閉上眼叫師傅掏掏耳朵。餓了,可以在寫字樓里吃西餐,也可以在路邊要碗肥腸粉或者其它小吃。
?
? ?
?
選擇的空間跨度不是一般的大,常有白領打幾十元的車、“高富帥”開著百萬千萬級豪車,與板板車師傅同坐一桌,吃著同樣幾元錢小吃的奇葩場景出現。但奇怪的是,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的自然,小吃店公平地給每一位食客上碗,在這里,沒有貧富之別,也沒有心理落差。
?
? ?
?
你說,這到底是好呢?還是好呢?
?
? ?
?
成都的包容可不僅僅如此,如果真正深入到這座城市的靈魂中,會發現包容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無論是浸淫其中的本土住戶,還是南來北往的匆匆過客,都不難在這個城市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堂。有人說過,在這里,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落魄潦倒,只要在這里安頓下來,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應當說,這個評價是恰當的。
?
? ?
?
前幾年,在一個知名由國內知名時評人組成的群里,討論關于城市的話題,有一位成都的評論員,平時是一個憤青,但談到成都的包容精神,卻表現得極為認可,認為在國內再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樣本。因為,成都普通市民在根子里就毫無“大地方”的自大與排外,而在政策層面也非常注重給外來人口足夠的重視。她談到自己的孩子與外來民工子女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時,表示不但沒有覺得自己受到了委屈,反而因政府的相關政策而感到自豪。
?
? ?
?
其實,從統籌城鄉發展,到其它一系列共享政策,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包容,確實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
? ?
?
而對于一個以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的城市來說,包容精神,不就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一個內陸城市,許多國際化指標卻位居前列,這正是包容精神給成都帶來的紅利。
(原發于四川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