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吳勇  >>  正文
    吳勇:為國家留學基金委“感知中國”活動點贊
    吳勇
    2016年06月22日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PUBH)在1400多年前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Seek Knowledge even if you have to go as far as china."Prophet Muhammad (PUBH))。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中國在向海外輸送留學生的同時,自己本身也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留學目的國家。

    筆者上周有機會參加國家留學基金委組織的“感知中國”之走進沈陽活動,跟隨來自26個國家的90名海外留學生到當地最有名的機器人、汽車和制造業企業參觀。 

    那么,這些外國留學生是必須要完成的政治任務?還是中國長遠發展必不可少的資產?

    作為國際傳播從業者,倫敦市政府中文網(london.cn)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頁面布局簡潔,針對中國消費者,就提供兩個方面內容——教育和旅游。

    因為倫敦知道,任何深入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對城市的全面了解的基礎之上,而教育就是最主要的入口之一。當中國留學生徜徉在牛劍校園之時,倫敦乃至英國的品牌傳播就已實現了潛移默化。

    試問,世界上還有比教育外國留學生更好的文化傳播嗎?他們短則在這里生活幾個月,長則兩年、三年、四年,甚至更久。

    從文化習得上,這就是最有效的浸入式學習(emersion),從校園到社會,從民俗到餐飲,這種全方位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方式。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有必要向先進學習。筆者曾經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學習一年,其綜合學校、社區和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鑒。

    特別是大學通過與當地的美中友好協會安排了兩位Host family,在生活便利和了解當地社會上起到了極大作用。

    國家留學基金委組織的“感知中國”活動通過帶領外國留學生體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經濟發展亮點,在傳統的課堂教育之外,打通了一條深入了解中國的新渠道,而這正是加速融國際化的中國最稀缺的!

    關于作者:吳勇,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站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