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凡  >>  正文
    張凡:情懷可以有,規則價更高
    張凡
    2016年06月27日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從去年開始的萬科股權大戰將落下帷幕,王石及其他董事會成員將離開萬科。據報道,寶能系繼續向萬科管理層發難,已正式提請萬科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包括王石、郁亮等在內的多位董事、監事,毫無疑問,此舉給輿論帶來不小的震動。

    這本來是一起普通的并購案,就算創始人及其團隊離開也不是商場上的奇聞,但由于萬科在業內的地位以及王石這個被冠以"理想主義"、"偉大"的企業家,此事從一開始就引起大量人圍觀,從普通的并購案升級為一場全民狂歡,涉及其中各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一波又一波的解讀。

    對于一向有英雄情節的中國人來說,多數圍觀的人從一開始的為王石搖旗吶喊,到聽到現在的為王石及其團隊的惋惜,都不會忘記大罵一下"資本之惡",吐槽什么難道都要聽錢的。毫無疑問,在市場經濟中,資本趨利避害,去追逐優秀的公司,乃是其本能,更沒有違背法律法規和商業規則,哪有什么好壞之分?再說,也正是因為資本都奔著萬科來,那也體現出了萬科的價值。反而是王石之前的某些舉動,打著保護廣大中小股東利益的旗號,卻逾越了某些商業規則。比如:萬科被臨時停牌,剛開始說的重大重組事項,但萬科是在停牌之后才去尋找重組對象的;萬科去找深圳地鐵,是在沒有獲得華潤和寶能同意下進行的;如此重大事項卻瞞著獨立董事……

    這些事情不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總歸是損害了大股東利益,難怪華潤和寶能公告直指萬科已經淪為內部人控制。什么叫內部人控制?這一概念是日本經濟學家青木蒼彥提出來的,具體是指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控制權)相分離,同時,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由此導致經營者控制公司,即內部人控制。

    對于這樣的事情,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的文章中是一針見血:對于缺乏制約,內部人控制嚴重的中國上市公司而言,少有的幾個控制權爭奪其實是制約內部人的利器,中國應該建立一個真正的控制權市場,抗衡大股東、管理層對中小股東利益的損害。中國的惡意收購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們不應該抵觸寶能,而是應該歡迎更多的寶能。中國資本市場雖然成立20多年了,但資本市場的收購行為仍然處在叢林和草莽年代,中國的媒體、公眾、上市公司以及王石們都還沒有接受真正的"并購文化",在內部人的控制權受到威脅的時候,中小投資者就成了他們的擋箭牌。如何細化中國的并購規則,特別是如何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機制,已經成了當前并購市場最急迫的事。

    這么看來,寶能提出讓王石及其團隊離開的議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王石及其團隊自己釀成的悲劇。王石及其團隊的功績有目共睹,他們也已經獲得了回報,包括股權、薪酬、社會榮譽和社會知名度。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優秀的團隊卻因逾越了不該逾越的底線,將這種輝煌變成了過去,變成了歷史,他建立的制度、企業文化或許會換掉,令人惋惜,只能留給自己和別人談談所謂的情懷。

    筆者認為,所謂的情懷雖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萬科經歷了這樣刻骨銘心的一戰,給市場上灌輸了一個重要的理念:規則意識才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正如《第一財經》6月26日社論中所說:有了規則,才有確定性,才能真正保證公司長遠發展,而優秀的管理者團隊,只能保證公司某個階段的優秀業績。

    再見,王石。好運,萬科。

    【責任編輯:管理員】
    媒體記者、評論員,供職于《中國貿易報》。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