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9日美國當地時間,由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環比初值增速按年率計算僅增長1.2%,大大低于華爾街分析師預估的2.6%,今年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也被修正為0.8%?!度A爾街日報》稱,美國經濟今年上半年僅增長1%,創下2011年以來最差的開局表現,令人們再次質疑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是否扎實。
短期目標為政策中心,難以擺脫衰退厄運
由于美國經濟近來增長乏力,美聯儲害怕將市場帶上歪路,加上沒有能力就長期規劃達成協議的國會,奧巴馬政府一直反對國會在2015年底通過的預算,國會受共和黨控制并且與奧巴馬政府提出的所有經濟或財政政策作對。受上述因素的制約,美國經濟不得不將目光聚焦在短期目標上,這就使得衰退的幽靈伴隨著美國經濟。目前看來短期消費增長似乎彌補了人們對長期規劃產品的購買力。占經濟增長2/3的居民消費為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貢獻了特別的財富,而作為企業能力指標的資本投入卻失去了增長的動力,二季度企業投資下降了2%,為連續三個季度下跌。國內私人投資總額下跌9.7%,住宅投資掉頭下挫,下跌6.1%,這也是2014年以來首次下跌。對企業而言,短期目標比長期目標更為重要。盡管投入大量美元,居民消費創下新紀錄,似乎美國經濟已經走出2009年夏季開始的衰退,但通貨膨脹率依舊低于設定的2%的目標。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認為,貨幣發行大量增加會使儲蓄減少、支出和投資增多以及物價上漲,但這些現象在市場上看似都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更像是危機恐慌者的行為。 失業率低于5%,股市指數從年初開始總體上揚,以及油價的上漲,都無法形成足夠的理由讓美聯儲做出自2015年以來的第一次升息決定。7月27日,美聯儲在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后發布公告,指出"經濟前景的短期風險有所下降",會議為秋季加息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但沒有提到更長期的打算。
個人消費和就業數據一抹亮色,經濟增長前景堪憂
美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表現不佳,很大的原因是私人庫存投資大幅下滑以及地方政府支出減少,拖累當季經濟增長1.68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支出同樣明顯大幅下滑,也拖累第二季度經濟增長0.14個百分點。GDP增速僅是美聯儲加息考量的眾多數據之一,其重要使命是確保實現就業和穩定物價。盡管二季度GDP增速差強人意,但還是能在經濟陰云密布之下看到一絲曙光。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消費社會,個人消費占國家經濟總量的70%以上。最近兩年,油價下跌、美元升值理應有利于個人消費的擴大,但由于各種原因,個人消費一直萎靡不振。今年第二季度,個人消費一改弱勢,躍升4.2%,大大高于前一季度1.6%的升幅,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2.83個百分點,為一年半以來的最好表現。相對而言,就業數據也頗令人滿意。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數強勁增加28.7萬人,遠超市場預期,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升幅。其6月失業率為4.9%,接近于充分就業的水平,處于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佳狀態。
但是,美國經濟連續幾年"不給力",著實讓人打不起精神。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民主黨、共和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唐納德·特朗普都已拉開架勢,開始最后的百日沖刺,經濟話題無疑是雙方較勁的熱點,也是選民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多數經濟專家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并不十分悲觀。凱投宏觀首席美國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斯表示,第二季度數據本可以使失業率降至更低的水平,如此看來,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很可能接近率,這種狀況十分令人擔憂。失業率整體上看起來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這一代勞動力參與率較低,這也暗示著目前勞動力市場松弛,經濟增長缺乏后勁。美聯社7月29日用"再次疲軟"形容美國經濟二季度的表現,并稱美國經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黯淡無光"。高盛集團預測美國經濟下半年將增長2%,有望繼續帶動就業市場改善。巴克萊銀行美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加彭則認為,美國經濟目前狀況不好不壞,未來將呈溫和增長態勢。由于第二季度經濟增長乏力,美聯儲在9月份加息變得不太可能,連續三個季度的低增長也引發外界對于美國經濟重新陷入衰退的擔憂。有分析認為,雖然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反彈,但依然難以改變全年低增長的局面。
發達經濟體同現經濟增長失速
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在7月下旬發布的經濟數據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下滑放緩。除最被看好的美國經濟,二季度增速則再次大幅度下滑外。這其中,歐洲延續了年初以來的疲軟態勢,日本幾度掙扎卻離復蘇的目標越來越遠。發達經濟體整體增長失速的苗頭又現,這對步履蹣跚的世界經濟而言不是好消息。7月29日,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GDP增長0.3%,較今年第一季度0.6%的增長率大幅下降。分析認為,此次數據疲軟符合市場預期,并未帶來較大市場沖擊。歐元區6月與7月份的消費者價格分別同比微漲0.1及0.2個百分點,較預期略高。不過,由于英國"脫歐"的影響余波未退,加之土耳其政變和意大利銀行業風波的不確定因素,歐洲經濟能夠保持當前的增長水平已屬不易。日本經濟則陷入了"越刺激越疲軟"的怪圈之中。7月25日,日本內閣府下調了對日本企業信心的基本評估,認為"在強勢日元和英國將脫離歐盟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日本企業面臨一定經營困境"。作為對經濟疲軟的回應,日本政府將出臺一攬子經濟刺激舉措,總額或超28萬億日元,日本央行7月29日宣布新政以抵御通貨緊縮,刺激經濟增長。不過,日本總務省公布數據顯示,6月份日本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降幅創2013年3月份以來最大,安倍政府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并未產生如期效果,日本核心CPI也距離2%的通漲目標漸行漸遠。在這之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日前發布一項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05-2014年間,25個發達經濟體中65%-70%的家庭(約5.4億-5.8億人)實際收入出現停滯或下降??芍涫杖氤霈F停滯或下降的家庭比重在2005-2014年間占到20%-25%,而1993-2005年,這一比例僅為2%。在這25個發達經濟體中,意大利、英國等國家庭收入減少的情況比較明顯。特別是美國,貧富懸殊已成為老大難問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5月公布的研究報告也印證了美國中產階層收入陷入停滯的現實。自2000年以來美國大都市普遍出現中產階層萎縮,從全國范圍來看,美國中產階層占總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55%縮減至2014年的51%。美國中產階層萎縮的背后是多數大都市區的家庭收入持續下滑。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4年,229個大都市區中有190個出現家庭收入中位數下降。從全國范圍來看,2014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比1999年低了8%,顯示美國家庭尚未從本輪金融危機中完全復蘇。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受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大環境影響,美國經濟的 "復蘇"根基不穩,美聯儲推動加息的意向也并沒有太多有力的事實支撐。同樣,美聯儲的大部分官員也不擔心今年或來年出現更大的經濟衰退風險,多數經濟專家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并不十分悲觀,目前的美國經濟狀況不好不壞,很可能呈溫和增長態勢。同時,美聯儲將于9月20至21日召開政策會議,美國經濟何時復蘇或反彈,人們正拭目以待。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