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8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2016年7月份,制造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微低于臨界點;非制造業PMI為53.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7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下降,低于榮枯分界線水平,加之6月份起PMI指數就出現回落,這表明中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仍處于筑底企穩過程并趨于穩定,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態勢沒有改變。通過研究和分析7月份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的數據,我們從中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和趨勢。
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增速受到災害天氣的影響
7月份,制造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微低于臨界點。這是PMI自今年3月份從榮枯線下方躍升至50.2以后,首次落至榮枯線以下??偟膩砜?,制造業PMI近期走勢波動較小,總體平穩。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供應商配送時間四個指數小幅下降,采購量指數與上月持平,其余6個指數均有所上升。在上升的6個指數中,除購進價格、生產活動預期指數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外,其余指數升幅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從行業來看,21個行業中,有12個行業PMI指數下降。數據顯示,7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安徽、湖北、河北等地生產指數回落幅度較大。在非制造業PMI,總的來看,也受高溫炎熱、臺風暴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建筑業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商務活動指數為61.1%,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7月份回落主要原因之一是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強降雨席卷我國大部分省市,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對相關地區的生產、運輸等造成較大影響。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陳中濤認為,近期市場淡季特征的顯現,高溫多雨天氣和南方部分省市洪澇災害對近期數據表現有一定影響,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業增速繼續加快
從制造業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7月份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供應商配送時間4個指數小幅下降,采購量指數與上月持平,其余6個指數均有所上升。其中購進價格、生產活動預期指數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7月,高技術產業保持較快發展,PMI指數較上月上升近2個百分點,達到53%以上,高于制造業整體水平3.3個百分點。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產業持續減緩,PMI指數處在50%以下,低于制造業整體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7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9%,高于6月份的53.7%,連續兩個月回升,為今年以來的高點,且連續5個月穩定在53%以上,其中,建筑業新訂單指數為56.5%,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為今年第二高點,表明建筑業市場需求仍保持較強的擴張態勢。7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上升,市場運行趨好,消費需求增長的關鍵性作用持續顯現,有利于增強經濟持續穩定運行的基礎。表明我國非制造業穩中向好,增速繼續加快。在各單項指數中,存貨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環比有所上升,升幅分別為0.3和0.9個百分點;其余各主要指數環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新出口訂單和銷售價格指數降幅最大,均為1.1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發展持續向好,增速在加快。在金融業和旅游消費等行業的帶動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達到52.6%,為二季度以來的高點,服務業業務總量增速繼續加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互聯網軟件、銀行、證券、租賃及商務服務、旅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高于臨界點,企業業務總量增長較快。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8.3%,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為今年的次高點,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繼續看好。這表明國家宏觀調控通過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當前,要注重于保持經濟增速平穩,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時機、靈活調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同時,要加快轉型升級,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方向,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長期向好。
綜合施策,堅持穩需求、穩信心、穩預期
7月份,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0.4%,雖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仍保持在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增速略有放慢;從業人員指數為48.2%,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降幅小幅收窄;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3%,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有所收窄;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5%,雖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許多數據說明,7月份,制造業產成品庫存、原材料庫存、采購量等指數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購進價格指數有較大幅度提高,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明顯提高,表明企業信心和市場預期趨向增強。同時,也必須看到大型企業PMI連續兩個月上升,近五個月都處于榮枯線以上,受到國家穩增長政策拉動的作用明顯,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年初以來房地產投資改善、全社會用電量穩定增長等都與大型企業運行較為密切。近期制造業PMI波動平緩,近4個月環比波幅都在0.1%以內,表明制造業PMI整體運行平穩。雖然中、小型企業PMI處于收縮區間,經營狀況難以改善,但由于大量中、小型企業處于大型企業上游產業鏈條,穩增長政策帶動大型企業生產回暖之后,將逐漸提振相關產業鏈條需求,政策作用有待進一步顯現,中國經濟仍處于筑底企穩過程,應堅持穩需求、穩信心、穩預期,繼續鞏固經濟平穩增長的態勢。
鼓勵大型企業進口資源能源產品
由于海外需求仍然疲軟,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打擊了市場的情緒,新出口訂單收縮。我們在看到企穩跡象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仍面臨著不少困難,從今年3月份以來,制造業PMI持續下降,7月制造業PMI重回榮枯線,說明中小企業引領下跌,企業分化的情況十分明顯,表明當前傳統制造行業處于去產能進程中,逐漸壓縮產能,同時也反映出市場需求較疲弱,制造業經營狀況仍有下行壓力。但在困難中也有機會,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進入下跌周期,商品價格逐月下跌,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低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水平,至近12年來低點。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低位,應鼓勵大型企業加大對資源能源產品的進口,獲得購進價格較低的價格福利。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