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郭靜  >>  正文
    郭靜:愛問共享資料再度歸來,盜版問題還沒解決
    郭靜
    2016年08月25日

    闊別653天,新浪愛問共享終于再度歸來。作為曾經一度與百度文庫媲美的UGC類文庫共享平臺,新浪愛問共享深得用戶喜愛,在它“消失”的600多天里,諸多用戶均表示了對其重新開放的期待。

    從關閉到再度歸來,另一番世界

    2014年5月5日,新浪愛問共享發表公開聲明稱:

    各位共享資料用戶:近期共享資料正在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淫穢、色情、低俗等相關內容的集中排查,在此期間我們會暫時關閉共享資料相關服務,排查完成后恢復正常使用。

    給大家帶來的不便十分抱歉!

    愛問共享資料 2014年5月5日

    一直到2016年3月3日,新浪愛問才重新開始上線,上線后的名稱是愛問共享資料Beta版,作為測版本,愛問共享資料非常低調,并沒有上線急于APP,就連新聞通稿也沒有。根據其首頁推薦的諸多資料來看,大部分素材內容,仍舊是封閉以前的內容,2016年3月3日以后的內容幾近于零。

    百度指數顯示,“愛問共享資料”以及“新浪愛問”的搜索峰值是在2012年,日均搜索指數超過10000+,2013年開始出現下滑,關閉期間更是直線下滑。而這期間,屬于同為文庫共享平臺的百度文庫的百度指數并未出現下降,也就是說,本該屬于愛問共享資的正常成長期卻被“閹割”了,其整整“消失”了653天之久。

    可再度歸來的愛問共享資料所面對的卻是另一番世界,首先,PC時代徹底遠去,移動時代到來,用戶更多的注意力都在移動端上,僅僅依靠PC只能分“半壁江山”,移動端巨大的缺口會讓其徹底“迷失”。盡管文庫類產品在移動端方面使用起來不夠方便,但是用戶們的習慣還是會逐漸向移動端轉移。

    百度文庫很早就推出了APP,百度手機助手上百度文庫的下載量達到1325萬次,PP助手上的下載量達到787萬次,360手機助手上的下載量達到了957萬次。若愛問共享資料不是經歷了其中的“消失”期,發展到現在也是千萬用戶量級別的應用。

    其次,與競爭對手的距離越拉越大,作為友商的百度文庫一直處于平穩的發展期,愛問共享資料的“消失”,等于直接將百度文庫生生送到用戶手里。一強一弱之下,留給愛問共享資料的發展空間肯定不大。

    另外,互聯網“免費”的時代也逐漸遠去,愛問共享資料要想再度低成本東山再起,可謂難上艱難,“免費”不再為王了,任何應用要想能夠有出頭之日,不燒錢斷然是不行的。而愛問共享資料對于新浪來說,只能算是其旗下孵化出的一個小項目而已,新浪怎么會舍得大量燒錢在一個完全看不到盈利模式的產品上呢?沒有大量“錢”來疏通,愛問共享資料如何能夠像當初般輝煌呢。

    “遺毒”還在,盜版內容仍舊可見

    2016年上半年,華為網盤、金山快盤、新浪微盤紛紛宣布關閉,其中都提到了因涉淫穢、盜版等問題整改。實際上百度云、360云盤等個人云存儲產品一度是盜版內容的重災區,而今年上半年對盜版問題的打擊更甚。

    愛問共享資料恢復的時間是3月份,比幾大網盤關閉的時間要早得多,按道理早就應該窺見其中的門道。據我觀察發展,愛問共享資料上仍舊有諸多盜版內容,在愛問共享資料上搜索“瑯琊榜”、“誅仙”、“九州縹緲錄”等關鍵字,依然可以看到諸多涉及到盜版的素材內容,從上傳時間來看,這些內容都是早些年用戶自由上傳的(愛問共享資料資源分類里面,娛樂、生活類里的文學藝術分類里面,亦涉及到諸多盜版內容)。

    相比較而言,百度文庫要聰明的多,不僅宣布刪除涉嫌盜版的網絡文學內容,更是直接與各類機構合作,主打機構類文庫內容。

    愛問共享資料本來就因為內容問題而被關閉,如今再度問世,且是踏著眾人經驗而來的,按道理不應該還在PC的“遺毒”上繼續才對。國內互聯網早期發展過程中,一直貫徹著免費政策,大量涉嫌盜版的內容都被分享到各個平臺上,免費、分享的另一面是盜版“遺毒”,“新人”愛問共享資料應該遠離才行,怎么能夠直接拿著一個Beta版就直接上線了呢?這些盜版內容可是“定時炸彈”啊。

    愛問共享資料的用戶協議里,第2部分不得含有的內容里也提到:侵犯他人著作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合法權益的。服務條款第四條里亦寫到:禁止上傳違反愛問共享資料相關規定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不得發表盜版內容,非法轉載以及侵權內容。

    雖然用戶協議以及服務條款里提到了相關規定,可往年用戶上傳的這些內容呢?難道就這么視而不見嗎?

    顯然,“消失”的兩年里,愛問共享資料仍然沒有警醒,其依舊活在PC的大世界中。要知道UGC不再是當初的UGC了,并非一句與平臺無關就能夠免責的,UGC平臺流通的前提是這些內容不是侵權的,正版化才是王道,而那些黑暗的過去,該刪除的應當刪除。

    近幾年來,多個UGC平臺都涉及到盜版問題,視頻網站、網盤等紛紛中招,而隨著IP的熱度化,版權方亦越來越重視版權的維護,UGC涉及到的盜版問題對于平臺來說,就像定時炸彈一樣,平臺方很容易就成為被告方,流量以及用戶量固然好,可是問題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則是平臺方與版權方的合作,如何保證平臺上更多的優質正版資源,成為平臺方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文庫類產品離知識經濟還有多遠?

    可憐的文庫類平臺,都還未有任何盈利,就面臨多重打擊,頗有“出師未捷身先死” 的意味,但是文庫類平臺契合了當下的一個熱詞——知識經濟,平臺上除了正常的文庫類產品外,如高考資料、中考資料、IT資料等,都是純粹的知識類內容,能夠為大量用戶“造?!钡膬热?,也就是說,這些內容是有強需求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錢。

    百度文庫上顯示,名為《武漢大學2015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考博英語真題》的PDF文檔,售價為10元,下載量達到了11份,而平臺上考驗類相關的文檔數量有311287份。其他大量認證用戶上傳的內容,也以下載券的形式出售,用戶想要下載,就得購買下載券。從百度文庫的模式上看,由文庫到錢的距離,并不是太遠。

    愛問共享資料應該對往期的內容做大量篩選,侵權的內容直接刪除,避免被卷入盜版紛爭。同時直接推出相關激勵措施,刺激用戶上傳、下載大量優質內容。

    和百度文庫相比,愛問共享資料的優勢在于用戶體系。微博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16年6月微博的月活躍用戶數(MAU)較上年同期增長33%,至2.82億,其中89%為移動端用戶。利用微博的用戶體系,愛問共享資料直接與之對接即可,不過,其在移動端是軟肋。

    對于文庫平臺來說,其完全可以切分在線教育市場的蛋糕,畢竟這塊是剛需,愛問共享資料走的還太慢,快半年了,還是一個Beta版,再不好好發展下,估計會再次落寞。

    可惜的是,當前移動端用戶制造PDF、PPT等文件并不方便,這在一定程上給予文庫類平臺制造了困難,沒有內容源,分享行為就變得不便了。

    相比較O2O、智能硬件等吹牛逼的概念,知識文庫倒是實打實的內容,真正專業的內容還欠缺的很,文庫類產品與知識經濟的距離,是絕對稀缺且優質的內容。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原創狗。

    【責任編輯:管理員】
    多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2014年鈦媒體十大年度作者之一,關注互聯網,關注TMT。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