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生活在藍天、白云之下,游牧在綠色草地上的烏審旗人民喜歡讀書,更喜歡收藏書籍,他們把對書籍的喜愛與民族宗教信仰結合,用自己民族的方式表達出來,形成一個個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戶”。
所謂的文化戶,即農牧區家戶為單位,自覺進行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設備、開展自娛自樂文化活動、并為群眾無償提供一定文化服務的家庭。在烏審旗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植之下,目前,全旗共有收藏型、科技型、文藝型等各類文化戶6566戶之多,等級以上文化戶521戶,市級示范文化戶163戶,成為烏審旗文化一道特有的風景線。
文化戶與當地文化傳承人輻射牽動周邊農牧民廣泛開展牧民詩會、技藝比賽、草原那達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為草原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8月20日一早,我們就乘上了由康巴什去往烏蘭陶勒蓋書敖包的旅游大巴。汽車盡情地奔馳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我們一邊欣賞窗外的美景,一邊聽陪同參觀的領導介紹當地的各種各樣讓人瞠目結舌的民生工程——包括鄂爾多斯的全民免費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惠及每一個生活于此的人民(無論戶籍在哪里);包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個公民,在特定的時期內都可以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免費進電影院欣賞最潮流的影片;還包括鄂爾多斯先進的農村社區建設,以至于不少城里人都想回農村居住……大家一邊贊嘆于窗外的沙漠治理現狀、欣賞著猶如地毯的綠色草原,一邊在內心深處艷羨鄂爾多斯人民優越的生活條件。
抵達烏蘭陶勒蓋鎮巴音希利嘎查已是中午十二點左右,書香特色文化戶戶主阿拉騰畢力格與盛裝的導游已經等待在門外。該特色文化戶占地2400多平方米,是集圖書閱覽、旅游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戶。2009年以來,累計投入300多萬元建成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印刷博物館,設6個展廳,重點對蒙古文圖書印刷發展史、蒙古文圖書版本、期刊、書刊裝幀設計、蒙古族著書立說習俗和蒙古族文化名人等內容進行詳細介紹。這里先后購置了15000多種蒙古文圖書、100多幅文化名人畫像、100余種珍貴名人手記,社會捐贈圖書1000多種。目前,館藏量已達40000多冊,每年接待文學藝術愛好者、讀者近10000多人次。
作者與身穿蒙古服裝的解說員合影
1
走進藍、白色調搭配的蒙古包內,中央的蒙古包內是祭書館,環墻四周的書架上陳列著涉及自然、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書籍。同時,該蒙古包的中央位置還擺放著蒙古族眾多的歷史文化名人相片。書架的每一本書上,都放著白色的哈達,代表著這里的人們對書籍的崇尚和敬仰!
祭書館中央
祭書館一面
文人齋
藍色和白色,象征著藍天和白云,藍白色調搭配象征著蒙古人民對于純潔、美好精神信仰的追求。在這里,書籍被深深地刻畫在蒙古人民的心靈深處,作為最純潔的信仰被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民所追隨。祭書館的兩側,分別是文人齋、書風齋,展示了蒙古族文學家們抽象、幽默畫像,以及烏審旗族植物“小葉鼠李”的圖片。
2
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本意是木、石、土堆。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曾經,敖包遍布蒙古各地,是蒙古人用來作為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后來,逐步演變為祭拜神靈、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蒙古人對敖包崇拜有加的習俗,大概與成吉思汗和祭圣山的習俗有關?!睹晒琶厥贰分杏涊d:成吉思汗早期被蔑爾乞特人追趕時,藏于不罕山里,蔑爾乞特人繞山三圈沒有抓住發現成吉思汗,于是遠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認為:是不罕山保佑了他,因此,把它當做圣山每天祭祀,每日祝禱。由此,祭圣山的習俗盛行起來。但是,蒙古地勢平坦,有的地方沒有山而且離山較遠,于是,人們就把石頭、土堆積起來,做成假山來祭拜,蒙古人稱之為“敖包”。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見非同一般,蒙古人把敖包當做天地來供奉、當做神靈來敬仰。
畢力貢倉書敖包簡介
在當代,純凈的蒙古人把對書籍的熱愛與對神靈的崇拜結合、將書籍與敖包文化結合,形成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祭書敖包”。
“祭書敖包”由石頭堆砌而成,一塊石頭對應一本蒙文書籍,并把書籍的名字刻畫在石頭上,“書敖包”成了蒙文圖書館的一部分。是草原人民尊重知識,崇尚文化的生動體現。在阿拉騰畢力格特色文化戶,我們隨同戶主一起繞著“書敖包”順時針走了三圈,進行了簡單的祭拜。
畢力貢倉書敖包
頭頂的藍天、白云顯得無比遼闊、可愛,眼前的毛烏素沙漠經過十幾年努力,已被綠草覆蓋,失去了往日的荒涼、恣肆,顯得如此嫵媚、溫婉。如果不是遠處幾處平緩的小山頂,還存在著稀少的幾片黃色沙土的影兒,真的很難讓人相信這里曾經是一片讓人望而生畏的沙漠之地。
深處一片綠色之洲中的“書敖包”,顯得更加神圣。每年的四月份,這里都會組織神圣的祭拜儀式,時刻提醒蒙古人要熱愛書籍,像對待神靈一樣的心去赤誠地讀書。
3
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印刷博物館外白色花崗石雕刻的蒙古三大歷史巨著
在阿拉騰畢力格特色文化戶,我們最后參觀的是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印刷博物館。博物館的門前,用白色的花崗石雕刻著蒙古三大歷史巨著:《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
博物館內主要展示了蒙古三大歷史巨著、梅力召蒙古文誦經集成的經文及光盤,蒙古文印刷史、蒙古文印刷字體大全,館內還珍藏了一些老式的蒙古文打印機、電腦、復印機等;蒙古文出版社介紹、經典出版物介紹、蒙古文報刊以及蒙古文大藏經影印版;蒙古族歷代文化名人畫像、現代文化人照片、文化人漫畫以及部分蒙古族文化手稿及真跡。
每年,戶主阿拉騰畢力格都會召集附近的蒙古居民來這里讀書、召集熱衷于寫作的居民來這里進行探討、創作有關的文化活動。
蒙古人對于書籍的敬仰是真誠的、純潔的,他們像對待神靈一般尊重書籍,熱愛閱讀和創作,相信,這個充滿各種神秘信仰的民族未來的文化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以下部分博物館內場景以及文學創作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