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溢并沒有想到,幼年時與家里那匹大棗紅馬建立起的一段深厚感情會成就他如今拯救渤海馬的一番事業,更沒有想到自己會培養出國際一流的賽馬來。
走進膠東半島蓬萊市大辛店鎮和圣馬場,遠遠就看到他一手輕輕撫摸著一匹渤海母馬,一邊說著什么,剛出生不久的一匹純種溫血小馬在歡快地來回跑著。
用渤海母馬培育的混血小馬駒剛出生不久對人很是依戀。 鞠傳江 攝影
“這就是我們利用胚胎移植技術讓渤海母馬生出了純種的德國溫血名馬的后代,經過幾年培育,這里將培育出一大批能夠參與國際比賽的好馬來!”蓬萊和圣馬場董事長范家溢對《中國日報》記者說。
范家溢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從事路橋工程建設,有了經濟實力的他想回家鄉發展生態農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2007年3月,他在山東無棣縣施工時偶然發現一家屠宰場正在宰殺馬,其中一匹馬與小時候他家那匹馬非常像,頭上帶著白星,彪悍、威武,深埋他新心中對馬的情感被激發出來,何不把這些好馬買回去辦個馬場,可以保護和繁殖,也可以發展觀光旅游呢?
如今管理著20億資產和產業的范家溢回憶說:“我從七八歲就開始養馬、騎馬,有時從馬背上摔下來,馬會低下頭靜靜地等我再爬上馬背,馬不會說話,可是對人很好,很依賴,看到那些馬被殺,我心如刀割!”
他出高價從屠宰場買回了那匹頭上長著白星的高頭大黑馬。從此,他在山東半島、渤海西岸各處搜尋,先后購得30多匹渤海純種馬,很快馬場就辦起來了。
他從北京請來了培育馬的專家,開始了純種渤海馬的良種繁育。
范家溢憑著小時候與馬建立起的真摯感情做起了保護渤海馬的壯舉,并引起了國內畜牧專家的關注。中國農業大學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馬業協會副理事長韓國才稱贊他:“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和圣馬場培育的純種溫血馬。 鞠傳江 攝影
據韓國才教授介紹,渤海馬是以山東省東北部和渤海灣南岸為中心有名的優質馬品種之一,這種馬身材高大健碩,體型勻稱健美,既具備熱血馬的爆發力,又具備溫血馬的溫順性格,曾經是渤海地區耕田犁地、馱物拉車的主力馬種,甚至是軍隊戰馬的優良品種,鼎盛時期數量超過八萬匹。但是,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渤海馬的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全國存欄量不足1000頭。
“我不能夠讓著名的渤海馬滅絕!”范家溢揮舞著他的胳膊說。
他傾其所有走上了搶救渤海馬之路,因為他不顧一切養馬,妻子曾經要和他離婚,但是他義無反顧。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范家溢的養馬場占地近500畝,馬房、室內外訓練場、馬的淋浴房和馬培育中心一應俱全。
購買馬和繁育馬的費用給他巨大的壓力,范家溢的妻子馬菱那里的賬本清楚記載著這些年馬場的巨大開銷,10年里累計投入已經超過2億元。
馬場不能只花錢不掙錢,必須走一條開發性保護的路子。他從內蒙請來了專業馴馬師,建立起國際標準的比賽場地,好馬經過訓練能夠參加比賽就身價倍增。與蓬萊閣景區建立起騎馬項目,與眾多旅行社建立起合作關系,來馬場的旅游者越來越多,這些舉措逐步使馬場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在專家的幫助下,范家溢從德國、西班牙引進了名馬之后溫血馬,從中東引進了阿拉伯純血馬,使馬的品種增加十幾個,然后用渤海母馬加上試管胚胎移植技術,培育出了純種的外國混血馬和阿拉伯純種馬。他還以來自世界的優良、血統純正的名貴馬種與當地的渤海馬進行雜交優化,以期繁育出更加優良的馬來。目前已繁育幼馬100多匹,并且每年以上百匹良種馬的繁育量遞增。
范家溢最喜歡的是“和圣之星”——從德國引進的溫血馬。 鞠傳江 攝影
“這匹馬是從德國引進的,叫‘和圣之星’,這馬是馬場的功臣呢!”范家溢說。
這匹價值超過7000萬的德國溫血馬,已經在這里和渤海馬繁育了幾十匹溫血馬小馬駒。
因為溫血馬是奧運會障礙賽和花樣盛裝舞步比賽馬的最佳選擇。目前,國內賽馬俱樂部從國外進口馬匹,每匹從100萬到上千萬不等,名種馬動輒數千萬元。
“中國名馬加上德國名馬,用5到10年的時間就會培育出中國最優良的渤海溫血馬來,這是一個全新的事業?!狈都乙缱孕诺卣f。
和圣馬場的渤海馬保護和比賽溫血比賽馬培育進展順利,渤海馬用于普通愛好者運動,溫血馬用于障礙和花樣賽,而阿拉伯純種馬則用于競技耐力賽。范家溢說著這些很是興奮。
和圣馬場的馬術表演隊
來自中國馬術協會的消息說,目前中國的馬術俱樂部已經超過700家,呈快速增長態勢,而馬術俱樂部對比賽用馬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和圣馬場與眾多馬術俱樂部建立了聯盟關系,并成為這里良種馬的銷售合作伙伴。
如今范家溢的馬場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渤海馬保種基地和渤海馬原種場、國家渤海溫血馬選育試驗示范基地。這里的各種馬已經近400匹,其中渤海馬成馬200多匹,基礎母馬100多匹,每年繁育近百匹純種幼馬,規劃到2025年存欄量達到2000匹。
和圣馬場的馬術表演在比賽中
這里按照國際標準建設了室內大型馬術演藝場、室內騎乘俱樂部、馬術學校、騎乘培訓場館和世界馬文化和藝術品展覽館。常年為旅游參觀者舉行場地障礙、舞步、速度賽、花樣騎術等馬術表演,每年有十幾萬人來這里觀看表演和騎馬運動。
為了發展好馬場的事業,他派兒子去歐洲專門學習比賽馬的培訓和馬術俱樂部管理。
令人興奮的是和圣馬場的一些馬已經在國際賽事中脫穎而出。一匹叫桑布卡的母馬,獲得了2011年的世界杯中國區的總冠軍,也是中國區的第一個世界杯總冠軍。去年4月30日至5月3日參加在北京舉辦的“浪琴表國際馬聯(FEI)場地障礙世界杯——中國聯賽”,選手滿都乎攜溫血馬Jamala脫穎而出,奪得110—120CM青少年及馬主賽冠軍。這些成績使這里的馬在業界名聲大震,不斷有外地的馬術俱樂部來這里選購好馬。
和圣馬術隊在國際比賽中獲獎
范家溢介紹,這里要打造一條貫穿騎馬運動“育、馴、賽、騎、乘”的產業鏈,目前正在建設占地600畝的“中國百馬園”,以展示世界名馬,同時建設200多公里的國際耐力賽標準賽道,明年將具備承辦大型國際馬術耐力賽事的能力,這里將成為一座集繁育、賽事及旅游為一體的環渤海最大的現代化馬場。
范家溢的渤海馬“進行曲”還在繼續,他堅信明天一定更精彩!
關于作者:鞠傳江,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