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秦川  >>  正文
    秦川:建設網絡強國的"牛鼻子"在哪里?
    秦川
    2016年10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9日下午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

    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有著不同尋常的看點。比如,這是本屆政治局首次就"網絡強國戰略"開展集體學習。再比如,與上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僅隔12天——打破了每隔一個月左右集體學習的慣例。最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鮮明而深刻的論斷。

    有媒體形象地稱,習近平的最新網絡密碼是6142243534。這是什么概念?分布是六個"加快"、一個"差距"、四個"最"、兩個"技術"、兩個"機制"、四個"要"、三"融合"五"跨"、三"化"、四種"能力"。簡明扼要,條分縷析,既高屋建瓴,又有具體指向。

    其實,習近平不止一次就互聯網發展發聲,所提出的真知灼見也較為人熟知,而這次之所以倍受關注,就在于這次發言提出了更具常識性的判斷。比如四個"最":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誠哉斯言,當今發達國家無一不在網絡信息技術方面發力,誰一步落后誰就可能步步落后,差距越來越大,即便奮起直追,累得氣喘吁吁,也是事倍功半。

    當前,我國的互聯網發展有先天優勢,比如網民多,發展前景廣闊,以及當今世界互聯網十強企業中國占了四席等等,但是,也有不容忽略的被動處境,比如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這一點,習近平在今年4月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到,"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同網絡強國相比,我們在互聯網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共享、產業實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術上。習近平曾用砌墻蓋房子作喻:"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知己知彼之后的清醒認知。

    知行合一,行勝于言??吹讲罹?,就應該彌補縮小差距,唯有彎道超車,才能從跟跑到領跑。為此,一方面通過決心、恒心和重點,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另一方面,科研和經濟不能搞成"兩張皮",要著力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而在這次政治局學習中,習近平提出的兩個"技術"和兩個"機制",堪稱指出了行動朝向。哪兩個技術?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哪兩個機制?改革科技研發投入產出機制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實施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略,推動高性能計算、移動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別小看兩個機制。揆諸現實,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就很難激活科研工作者的動力;沒有體制機制的保障,個體化創新也缺乏持久動力。一旦建立改革科技研發投入產出機制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就像是為科研工作者插上了翅膀,他們科研更好地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將智力化為生產力。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建設網絡強國,是我們的宏大抱負,誰也擋不住這個雄心壯志。重要的是,我們有抱負,也有規劃,更有行動。蹄疾步穩,不舍晝夜,中國終會站在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之上,終會建成互聯網強國。

    (本文為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資深評論員,供職于央視。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