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付敬  >>  正文
    付敬:英歐"友好分手",方可減少全球持續震蕩
    付敬
    2016年10月13日

    (英國倫敦街頭的米字旗 圖片來源:東方IC)

    九月初,當二十國領導人們聚首中國杭州時,他們共同傳達了一個聲音,希望英國新任首相特蕾莎·梅和歐盟領導人們好好商議,讓英國和氣地、平緩地脫歐,這樣不僅對他們雙方有好處,其他國家也會受益。

    而如今看來,英國和歐盟都沒有把這個忠告當回事。

    六月份英國在公投后宣布脫歐已過了近一百天,兩邊的領導人依舊擺著"仇視"的面孔。歐盟領導人已經在沒有英國代表出席的情況下開了兩次會議,并強調現在場上是英國控球的時間。他們說,脫歐按鍵已經放到倫敦手上了。

    很顯然,歐盟方面堅決要"懲罰"這第一個選擇出走的成員趕緊收拾包裹走人;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考慮吸納新的成員國。這樣敵對的態度不難理解,但是隨之而起的緊張的分裂氣氛,也不難預測。

    從脫歐伊始,它的負面溢出效應就極大地影響到了歐盟以外很多國家,所以二十國領導人才會讓他們警惕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梅首相最近宣布英國政府將在明年三月份執行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就是正式按下脫歐啟動鍵;另一廂,歐盟已經拒絕在正式按鍵啟動前,與英國進行準備階段的談判。結果,外匯市場隨即陷入急劇震蕩,英鎊更是跌到了幾十年來新低。

    這場將持續兩年的離婚浪潮里,一場場艱難的談判不難預見。在其中的一些談判關鍵點,這種敵對的心態很容易被市場投機者利用。因此,如果歐盟和英國還是這樣劍拔弩張,可以預見還會有更多的動蕩。

    在目前世界經濟形勢本來就缺少穩定的增長動力機制的背景下,這樣的局面自然會沖擊全球經濟。對于歐洲和英國領導人,當務之急便是竭力阻止這樣的情形發生。

    位于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任沙達·伊斯拉姆在評論里寫道,歐洲正在"玩火",并呼吁雙方在這場馬拉松式"離婚"中要保持理性、遠見、耐心和可持續的動力。

    伊斯拉姆說得沒錯。布魯塞爾現在應該大膽進取,而不是這樣短視保守。面對倫敦,它若想贏得頭籌,那這是唯一選項。

    更重要的是,布魯塞爾應該改掉之前敵對的態度,趕緊坐下來,跟倫敦"友好"談判。當然,它之所以表現得強硬,是因為擔心其他成員國會步英國后塵選擇離開。但是,不穩定的市場也會嚇跑潛在的投資者和游客,他們可能慢慢對歐洲失去信心。

    細細考慮目前的心態和戰略,英國和布魯塞爾都應該反思如何重新對待彼此。對于英國,不管是從地理來說,還是從歷史來看,歐盟顯然是最重要的市場伙伴。

    悖論就在這里,英國和大陸既不得不離婚,但又不得不在同個屋檐下生活。如中國人常說:鄰居可遷,鄰國難移。

    既然布魯塞爾已經安排好團隊進行脫歐事項的協商和談判,那就像特蕾莎·梅說的那樣,讓倫敦的官員也參與進去,友好和平地開始籌備工作。

    他們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在談判沒有取得大的突破的情況下,他們應保持閉門磋商,免得放風的消息在媒體、市場、評級機構、意見領袖和公眾討論中產生惡性連鎖效應。

    當然,如果雙方能夠考慮將"離婚"和"再婚"同時進行,那會是絕好的選擇,可以最大程度抵消對其他國家不必要的沖擊。兩邊應該嘗試一槍打響雙重炮。

    從2008-2009年源于美歐的金融和次貸危機以來,世界一直處于動蕩之中。政治家們是時候決定如何在危機管理中,抵消過多的負面沖擊。

    這也是各方領導人展示他們的才干、智慧和靈活度的時候了。

    (本文發表在10月11日出版的《中國日報》上,作者為歐洲分社副社長付敬。姚悅洋翻譯。)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歐盟分社首席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