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楊應森  >>  正文
    楊應森:甘肅的“方”<br>——“絲路中俄”全媒體采訪團隨筆之二
    楊應森
    2016年10月25日

    圖為世界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楊應森攝)

    來甘肅之前,甘肅在我頭腦里烙得最深的印象,就是被稱為“世界藝術寶庫”、“東方盧浮宮”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彩塑,和上世紀70年代末、那場被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的大型民族歷史舞劇《絲路花雨》。
    果然不出所料,這次來甘肅,主人安排我們去了敦煌莫高窟,看了壁畫、彩塑,也欣賞了帶有濃郁“甘肅風味”的歌舞。
    在為莫高窟、《絲路花雨》所震撼的同時,我又頗感遺憾,因為我還想去發現、去找到一些新的、有特點的東西,讓我這次來甘肅不虛此行。
     
    圖為敦煌大型歌舞表演。(黃文華攝)

    終于,我有了發現、有了收獲,這個發現和收獲,竟然是“醫方”、“藥方”。
    甘肅的老戰友蘇軼告訴我,甘肅的中醫藥很有特點,特別是“敦煌醫學”。在剛剛結束的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甘肅的“醫”成了一大亮點,“中醫藥養生文化”也成了“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主題論壇的一個重要話題。
    在敦煌的莫高窟、藏經洞里,我看到了壁畫、藏經,可我未曾想到,在這些壁畫、藏經中,竟然許多與中醫、中藥有關。20世紀初,中醫藥專家們開始從敦煌藏經、壁畫中關于中醫藥的內容進行研究,并由此產生了“敦煌醫學”。
    在藏于英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經卷中,記載“凡服藥不言先食后食者,皆在食前……凡藥用半夏,皆湯洗十余遍……凡麻黃中去節,先煮沸,去上沫,乃同余物”;在法國現藏的敦煌經卷中,有“紫蘇煎”醫方的記載:“紫蘇煎。治肺病上氣咳嗽,或吐膿血方。紫蘇一升、酒研取汁,款冬花、桑根白皮、桔梗各三分……”
    這些記載不僅介紹了藥物組成,還記載了藥物的熬制和服用方法等,可以稱得上是古人的用藥指南,有些內容在現代中醫臨床中依然沿用。
    甘肅媒體報道說,研究人員現已從敦煌藏經、壁畫中,整理出了1240余首古醫方,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個診療領域。
     
    圖為外國友人在相關國際論壇上與中方專家交流。(孫亮攝)

    中醫藥曾是陸、?!敖z綢之路”上的重要資源紐帶和載體要素,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醫藥衛生事業滯后,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點,恰恰切合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毗鄰中國,雙方的歷史文化、生活習慣和疾病譜較為相近,中醫藥也易于被接受。
    于是,獨具特色的中醫藥,不僅成為甘肅通過“一帶一路”、敲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大門的“敲門磚”,也成為甘肅發揮優勢謀發展的“良方”。
    2013年10月27日,甘肅中醫學院與烏克蘭國立醫科大學聯合設立了第一家“岐黃中醫學院”;隨后又在俄羅斯、法國、新西蘭、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匈牙利等8國成立了岐黃中醫學院和岐黃中醫中心。
    同時,來自韓國、美國、烏克蘭、俄羅斯、法國等的中醫愛好者也先后在甘肅學習中醫藥,在甘肅中醫藥大學的校園內,經常會看到穿著白大褂的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面孔。
     
    圖為外國友人在展會上了解中醫醫療技術。(孫亮攝)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許多患者,也慕名前來甘肅,接受中醫治療。61歲的菲達羅烏娜患有支氣管哮喘,在俄羅斯采用西醫治療,病情一直沒有緩解。在當地一位醫生的建議下,今年8月,菲達羅烏娜來到甘肅,醫生們采用刮痧、拔罐、耳穴貼壓、針刺、位貼敷等多種中醫傳統療法,很快緩解了菲達羅烏娜的病情。
    “俄羅斯也有中醫,但在俄羅斯看中醫,比坐飛機到中國還貴,而且未必正宗”,菲達羅烏娜說,甘肅的中醫告訴這位俄羅斯老太太,甘肅在俄羅斯開辦的岐黃中醫中心,“不僅醫藥費不貴,還會定期舉行義診”。
    幾天前,我去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著稱于世的月牙泉。
     
    圖為敦煌月牙泉。(王德祿攝)

    大漠之中,一片蔥綠。陪同一路采訪的甘肅電視臺記者楊海蕓女士對我說,月牙泉建有“岐黃中醫藥文化生態園”,分為岐黃中醫藥文化旅游生態園及中藥材種植生態產業園兩大區域。按照《甘肅省發展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規劃綱要》,甘肅力爭3年內,在這里初步形成以中醫養生、中醫保健、食療藥膳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保健旅游產業體系。
    生態園的負責人告訴我,生態園建成后,中藥材種植的年收入可達到8.25億元,可帶動周邊10多個鄉鎮、35000多農戶、種植中藥材50萬畝。
    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說,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中醫藥不僅是甘肅對外開放的突破口之一,也是全面落實“精準扶貧”任務的一大“良方”。
    除了中醫藥的推廣,甘肅還力求通過“一帶一路”,加快、加大在中藥材生產、出口和中醫養生、旅游等領域“走出去”的步伐。
    目前,甘肅中醫藥產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認證注冊、中藥出口等正在加速推進。甘肅佛慈制藥集團與烏克蘭簽訂了500萬罐裝中藥保健飲料的銷售合同,并在俄羅斯等國家完成了150個產品的注冊;甘肅隴神藥業在吉爾吉斯斯坦成立了中醫藥公司,首批共10種中藥產品在該國注冊;甘肅亞蘭藥業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成立了甘草酸生產廠,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完成投資411萬美元,累計向國內運回甘草酸75噸。
     
    圖為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合作意向書。(孫亮攝)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敦煌火灸?鋪灸、敦煌古方美容面膜等傳統特色醫療、美容療法,引起了法國、英國、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意大利、塔吉克斯坦、摩爾多瓦等國客商的極大興趣,阿爾巴尼亞客商當即達成了與甘肅合作協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的賀信中說: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告訴“絲路中俄”全媒體采訪團的中俄記者,甘肅發展的“大好時機”,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推進。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甘肅中醫藥走出國門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必將成為與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粘合劑”,劉維忠對此充滿信心。
    離開甘肅前,我們來到了古“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重要關隘陽關。
     
    圖為陽關博物館館長紀永元接受“絲路中俄”媒體采訪團的專訪。(楊應森攝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吟誦著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名句,心里想的卻是,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發展,這條“陽關大道”無疑將會越走越寬廣,中國人將會越來越多地從這條“陽關大道”走向世界。王維若是今日站在這里,是否會將“西出陽關無故人”改為“西出陽關多故人”呢 ?
     
    圖為采訪團成員、本文作者。(王德祿攝)

    關于作者:楊應森,中國日報網地方頻道主編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