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付敬  >>  正文
    付敬:重重內憂,讓歐盟淡忘了初心
    付敬
    2016年10月26日

    對于歐盟而言,十月正好處在夏休和圣誕節之間,政客們有足夠時間準備議題從而在本月舉行峰會和對話,并可能在圣誕前落實一些達成的共識;雖然,落實變得日益艱難。

    過去一周,歐盟機構異常忙碌:歐洲峰會,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以及若干項目對接和合作的研討會接連進行。期間,還有中國藝術文化節在布魯塞爾登場。

    這些在多云陰冷的布魯塞爾密集召開的辯論和會議中,可以看出有兩股主要情緒在交鋒:一邊是保護主義,而另一邊是互利共贏。

    前者主要體現在歐盟機構的官員身上:不管是被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要求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歐盟的承諾,還是在處理英國脫歐問題上,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保全歐盟自身利益,而不顧對方。

    在這種思維引領下,歐盟加強了它的貿易保護措施。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之時,他們依然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方認為,歐盟自稱在"改革",卻與世界貿易組織的精神背道而馳。

    而面對英國這位歐洲大陸的鄰居,歐盟說他們首要考慮27個成員國的利益。

    很多年來,歐盟都在大力倡導世界范圍的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全球解決方案。但是如今,在歐洲內部險象環生,"多重危機,生存危機,內院起火"的情形下,歐盟變成了一支救火隊,已然忘記他們曾經的呼吁和長期的使命。

    即使有人已經注意到歐盟的長期愿景,但他們卻只能警醒而不能提出開放的方案。

    歐盟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數據顯示,到2050年,其整體人口將僅占全球的5%。人口規模收縮,也會導致市場進一步萎縮。

    為了削弱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也為了強勁穩定的一體化發展,歐盟領導人們更加應該警惕內傾保護主義甚至孤立傾向的抬頭。

    但好消息也是有的:上周大部分與中國有關的會議和對話都發出了積極的信號。

    上周二,當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向比利時副首相佩特斯會談時,比方承諾遵守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同樣在上周,佩特斯表示比利時期盼在明年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一員,并希望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益。

    不只是比利時,許多歐盟成員國也秉持了這種向前看的發展思路,其中包括英國、捷克、希臘和匈牙利。遺憾的是,當歐盟整體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面對中國時,很多情況下卻是束手束腳的保守表演。

    歐盟的領導們還應該注意到,目前除了比利時,其他西歐國家都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了亞投行。而這種積極的參與性應該被進一步推動和落實,而不應被潑上一盆冷水--歐盟在在與中國進行談判時,尤其要把這一點牢記于心。

    除了幾場關于一帶一路的研討會,上周在布魯塞爾還有關于中歐電子商務和數字化合作的討論。

    來自英國的克拉克剛在國內出版了新書《阿里巴巴:馬云和他的102個夢想》。他在歐盟議會大樓里介紹馬云如何打造龐大的平臺,資助和培養中小型企業家,并對著現場嘉賓提問:歐洲什么時候也能出一個馬云?

    雖然他們早在11年前就提出了要建立歐洲數字單一市場的倡議,并在去年宣布為歐盟5億人口建立數字單一市場的戰略,克拉克的問題更讓人看清歐盟的內部保護傾向和嚴苛的規制的局限性。

    歐盟需要意識到相互合作是他們唯一的道路。

    中國文化常教人內斂,外交官們尤其習慣含蓄的表達方式。但是在上周五,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在"一帶一路"中比合作論壇上的發言卻直截了當。曾在外交學院教學多年的曲星教授指出,中國不是發起了一個倡議,讓別的國家支持中國,而是真誠地希望通過共同參與,來實現互利和雙贏,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

    簡而言之,中國在國際合作上的主導邏輯就是共贏,而不是西方大國主導的零和的你輸我贏。

    對于歐盟官員來說,保護歐盟的利益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帶來更多的機會,真正地實現歐盟整體發展,他們還需要多一些換位思考和共贏理念。

    (本文發表在10月25日出版的《中國日報》上,作者為歐洲分社副社長付敬。姚悅洋翻譯。)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歐盟分社首席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