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田雪緋  >>  正文
    田雪緋:歌劇《戰爭與和平》,該把娜塔莎還給皮埃爾了
    田雪緋
    2016年10月31日

    10月26號哈爾濱大劇院上演了由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帶來的經典歌劇《戰爭與和平》,這是我在哈爾濱看過的各類演出中真正座無虛席的一次,連過道都擺滿了椅子。演出持續4個半小時,從晚上7點到深夜11點半,演出結束后,觀眾們起立鼓掌,不顧疲憊久久不肯離去。

    600多人的演出團隊,17個40尺集裝箱裝滿了兩列火車拉來的服裝道具,僅從這個就看出俄羅斯人對待藝術的態度。當劇場大幕拉開,會旋轉的球面的舞臺,配上背景遼闊的星空,就像有人在宇宙俯視地球,把俄羅斯深沉冷峻的氣質很妥貼地呈現出來了,這不愧是“航母級的巨制”。除了《戰爭與和平》,今年哈爾濱大劇院先后把《阿波隆尼亞》、《戰馬》、《理查三世》等具有國際水準的演出引進來,進一步提升哈爾濱音樂之城的品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功德。


    戰爭與和平劇照

    一部經典作品之所以偉大,就在于給讀者解讀的空間,讓品評者有討論的價值,也給導演和編劇們發揮想象盡情詮釋的可能。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所包含的戰爭與和平的場景變換,主人公們處理社會與家庭的關系的態度,他們命運的起伏跌宕,精神世界的成長、喜悅和創傷,無疑都能讓讀者從中汲取到不同的營養。還是那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美國人拍出來的《戰爭與和平》帶著牛仔風味,奧黛麗·赫本把娜塔莎演成了另一個公主要去羅馬的假日,參加戰爭中的人則好似去一次冒險。前蘇聯1966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版本則更本土化,戰爭以及和平的場景都極具俄羅斯氣質,女主角娜塔莎的三段情感經歷也描繪得更血肉豐滿:在情竇初開的時候遇到了安德烈公爵并與之訂婚,受到誘惑后與花花公子阿納托利偷情,再到最終找到幸福與皮埃爾花好月圓。

    當然,歌劇不是電影,無法完整地包容原著的全部情節,只能選取幾個截面。這也是歌劇的魅力所在,從編劇的選擇中,你仿佛聽到他的心聲,聽到他對作品的意見,哪里最打動他,值得他用詠嘆調呈現給你。所以,除了婉轉的歌詠,精美的道具,我對這部歌劇最期待就是看看編劇普羅科菲耶夫怎樣取材選料,帶來何種觸及靈魂的感動。

    普羅科菲耶夫的選擇是把托爾斯泰的小說打造成了前蘇聯的政治教科書。我觀劇之后想寫個學生作文的愿望超過了劇評:外敵拿破侖入侵打破了生活的寧靜,英勇戰士安德烈上前線參加革命戰爭,他的未婚妻娜塔莎卻在家里要和別人私奔,安德烈為了國家大義而犧牲,在他犧牲前,娜塔莎的靈魂受到了深刻教化,重新投入安德烈的懷抱,并讓他死在自己的懷里。結局和結論是:戰士用生命贏得了尊重,改造了走上歧路的未婚妻,國家因為勇士鮮血取得了最后勝利。


    制作精良,場面宏大,歌劇戰爭與和平堪稱航母級巨制

    這種改編讓現代觀眾注意到了普羅科菲耶夫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思潮:他沒有在意原著中安德烈和娜塔莎之間的問題,忽略了他們的不合適,把愛情的結果定格在娜塔莎懷里抱著國家烈士的那一刻——女人愛戰斗英雄和男人上戰場一樣,是前蘇聯的政治正確。她原著中真正的歸宿,那個被安德烈稱為“有金子般的心”善良敦厚的皮埃爾在這里完全成了沒有存在感的“打醬油的”,在安娜私奔失敗痛苦的時候不合時宜地說了“我愛你”,又在被俘差點被殺掉時狼狽得救,兩個場景里他的表現都像一個小丑。

    托爾斯泰小說的最后是娜塔莎和皮埃爾結婚生子,沉浸在快樂的家庭生活中,而歌劇卻是在歡慶俄國勝利,在“為了祖國”的歌聲中閉幕,娜塔莎是守著安德烈的墳墓還是進了修道院尼姑庵,沒有人再關心了。這也是為什么看原著,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主人公的命運起伏經歷的愛情悲喜,而看完了歌劇,演指揮戰爭的庫圖佐夫的演員卻取得了最熱烈的掌聲。

    后半場的戰爭場景里,數百位群眾演員們跺著腳高歌:我發誓,勝利之前不再有愛情。這一幕真是驚心動魄:用侏儒演員來矮化拿破侖(潘長江演的《鬼子進村》里的日本兵幾乎就是這一幕的中國版),殘暴得讓觀眾想沖上去和他們一起喊:殺了他!看多了抗日劇的中國觀眾對此不陌生。

    這情景很前蘇聯,政治正確有壓倒一切的話語霸權,讓人心里除了為國效力,除了對面的敵人,再想到什么愛情什么家人那點吃喝拉撒的瑣事都心里有愧。前蘇聯解體后,斯大林的雕像在俄羅斯拆了建,建了又拆,反反復復,那里的人們依然在懷念他。直到今天,普京執政的俄羅斯,人們的思維中還殘留著舊制度的影子。這恐怕也是為什么馬林斯基劇院這部帶著濃厚斯大林味的作品能從前蘇聯傳唱至今,又走出國門來到哈爾濱。

    黑龍江省政協主席杜宇新在接見馬林斯基劇院的院長蓋爾吉耶夫時表示:希望馬林斯基劇院和哈爾濱大劇院攜手合作,創造新的劇目在雙方劇院演出。

    或許未來雙方能聯手把歌劇《戰爭與和平》重新梳理改編,還原原著本來的樣子,讓娜塔莎找到最終的幸福,讓主人公們經歷戰爭的苦難,重建內心世界,與他人和解。這樣的功德,一定比把這部宏篇巨制的歌劇原版引進哈爾濱還要大。

    關于作者:田雪緋,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黑龍江站站長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