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全球氣候治理需要世界各國共同發力
    陳新光
    2016年11月07日

    第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定《巴黎協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該協定的生效需要溫室氣體排放至少占全球總排放量55%的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批準。這一目標在2016年10月5日占全球總排放量12%的歐盟批準該協定后實現,此后批準文件交付聯合國總部,這是排放量最大和最脆弱的國家首次達成協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正式生效表示祝賀。習近平主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巴黎協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成為歷史上批約生效最快的國際條約之一,中方對此表示衷心的祝賀。

    當今世界氣候風險日益加劇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氣象災害發生的頻次上升,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在逐年上升。氣候變化影響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引發的環境惡化問題愈加嚴重,環境安全問題凸顯。同時,氣候變化也對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帶來嚴重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國防安全和全球安全。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最主要原因。自1750年人類步入工業化以來,在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驅動下,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大幅增加,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值;過去40年里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約占工業化以來總排放量的一半。本世紀以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平均每年增加1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速度已從2000年前的1.3%增長到了2015年的2.2%。氣候變暖還將放大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所面臨的風險并將產生新的風險,將人類社會置于更加不確定和更難以控制之中,熱浪、強降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更為頻繁。以剛過去的2015年為例:是為世界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海洋持續增溫,海平面繼續升高。人類逐漸認識到如果不加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速度和規模,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趨勢也就無法遏制,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可以說氣候變化是一個典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打破了地球自然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碳循環自然平衡,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研究表明,如果溫度升高超過2℃,人類就會對全球氣候失去控制,其引發的后果不堪設想?!栋屠鑵f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只為發達國家制定了排放標準,于2005年生效。由于該協議只為發達國家制定了排放標準,這也造成美國等一些國家決定不加入該協定的原因之一。為此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共同擔當、積極作為。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共同擔當、積極作為。

    進一步優化全球氣候治理的方向和路徑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巴黎協定》從達成到生效并具有法律約束力,這樣的速度在人類全球治理和應對共同挑戰的實踐中實屬罕見,展示了世界各國和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栋屠鑵f定》的正式生效,體現出各國在全球治理中秉持加強協調溝通、最大程度凝聚共識這一原則的重要性。追溯全球氣候治理格局的演變,1992年達成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框架公約》),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基本原則。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設置了發達國家的集體減排目標,同時,還確定了其各自的減限排目標,《巴厘行動計劃》,確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四個輪子",即減緩、適應、資金、技術,以及針對"長期目標"的"共同愿景"。2009年《哥本哈根協議》提出了2℃目標、綠色氣候資金、技術機制、審評等內容,并且都在后續的"坎昆協議"、德班平臺進程中得以體現,逐步不再區分附件I和非附件I南北陣營。2015年《巴黎協定》確定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各國以自上而下和盤點的方式為機制,加強行動和合作,南北陣營的分界線逐漸模糊。在20多年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前后的2009年至2010年成為一個重要的時間段。雖然南北分歧依舊存在、但是,從巴厘路線圖進程開始,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排放、貿易等領域力量的調整,發展中大國在不斷進行實質性貢獻。美國重新以積極姿態回歸應對氣候變化,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也在采取實質性的行動??梢哉f主要經濟體的國際地位在客觀上起著主導和決定性作用,《巴黎協定》正是在新的國際格局下實現的利益平衡,中美兩國的行動對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起著巨大的影響力作用?!栋屠鑵f定》是在《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等一系列成果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以更加包容、更加務實的方式鼓勵各方參與的重要成果,標志著國際氣候治理進入了全面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積極推進綠色發展的新階段。

    《巴黎協定》生效,世界迎來各方能否兌現承諾、積極推進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實現的新階段?!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第22次締約方大會11月7日至18日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屆時,預計將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共同商討如何在技術細節方面落實《巴黎協定》的框架和原則。由此看來,期待在解決治理失靈,尋求公平、長效的環境善治方面,必須進行政策工具創新,探索新機制,確保全球氣候治理從集體共識落實到集體行動:一是要構建國家合作機制,制定相互配套的"一攬子協定",監督、激勵和約束各締約方,切實履行本國承諾的減排目標和措施,規避策略性減排。全球氣候治理要靠各國國內政策工具發揮效用,因此要在議定框架下落實締約國的"自主貢獻",發揮互動式政策工具的優勢,通過清潔發展機制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時限和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基準年下降的排放比例等定時量化;二是要制定和執行更為嚴格的行業技術標準。各國政府通過規制行業排放標準,發揮強制性政策工具效力,將各行業納入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規定本行業必須采用有助于減排的技術標準或污染排放上限,特別要規制和引導高能耗行業內個體排放達標,在統一標準后,保持行業標準的動態更新和周期性調整;三是制定并嚴格實施碳排放稅和污染物可交易排放許可制度。要建立以全球碳排放稅為主的稅費制度。通過稅收工具激勵創新、有區別的稅率實現國別間公平,高耗能產業轉移產生的碳稅由轉出國和轉入國共同承擔。同時,制定主權國家間和國內相配套的可交易排放許可制度。核定全球總排放許可限額,將總限額合理配置給各國,國內對限額進行再配置,促使各主體慎重考慮發展碳密集產業。

    中國以身垂范,堅持低碳經濟、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為慶?!栋屠鑵f定》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當地時間11月4日上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了慶?;顒?。潘基文指出,《巴黎協定》的生效具有歷史意義:"今天,我們創造了歷史,人類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歷史,因為《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了。全球氣溫已上升到了一個制高點,我們此時迎來了這一全球性氣候協定的生效,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今天召開的摩洛哥馬拉喀什會議將在公約原則和規定的指導下,落實各國的自主行動。各國將繼續發揚協商溝通精神,為全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穩定框架,為人類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這是一項全面、平衡且富有雄心的協定,將令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踏上新起點,勾畫出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愿景。中國以身垂范,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全球氣候治理的大步向前作出了歷史性貢獻。2015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呼吁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為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提供了方向與路徑。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一道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了參加《巴黎協定》的批準書,為推進《巴黎協定》早日生效釋放了強有力信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不同階段評價稱:中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巴黎氣候大會的成功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基礎的貢獻、重要的貢獻、關鍵的貢獻。

    早在巴黎氣候大會召開之前,中國就以實際行動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中國根據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際責任,確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其中具體的指標十分突出,如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等。在本屆杭州G20峰會上,中國積極推動峰會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實施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得以突出,這也成為杭州峰會的關鍵性成果之一。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之中,中國從未放松對自身的要求。2016年11月1日公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6年報告》顯示,中國積極采取強有力政策行動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比如,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11.4%的目標。這些進展,充分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力。作為負責任發展中大國,中國始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采取切實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為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并促其早日生效作出了建設性貢獻。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宣示,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為全球節能減排作出表率。"十二五"期間,中國碳強度累計下降20%,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17%的目標任務;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增加森林蓄積量的目標。作為《巴黎協定》的締約國,中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氣候治理目標,(包括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在總能源當中的比例提升到20%左右;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到峰值;中國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一個重要措施,中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些進展,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讓國際社會感受到中國善盡義務、多作貢獻的誠意和能力。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