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開啟中拉關系升級換代的新篇章
    陳新光
    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對厄瓜多爾、秘魯和智利三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次習主席的第三次拉美之行標志著中拉關系開啟升級換代的新時刻,將把中拉關系推到一個高水平。

    中拉合作進入歷史最佳時期

    回溯歷史,中拉都曾長期經歷外來勢力的入侵和掠奪,都曾為爭取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進行過長期斗爭。在拉美許多國家首都都有本國的民族英雄的雕像,從玻利瓦爾到圣馬丁、何塞·馬蒂,在拉丁美洲大陸上傳頌的許多不可磨滅的英雄人物身上,有一種精神綿延不絕地的自強不息和不屈不撓的拉美精神,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早在16世紀下半葉,滿載著絲綢和瓷器的"中國之船"就從中國的閩粵港口起航,輾轉遠赴拉美,開創了中拉友好交往的先河。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市,矗立著一位"中國姑娘"的塑像,相傳她因16世紀中期的"大帆船貿易"而來到拉美,不僅為當地婦女設計了絲料連衣裙,還留下了美德與智慧的故事,成為中墨兩國友誼的佳話。拉美人民不會忘記100年前有50萬華工,他們背井離鄉修筑巴拿馬鐵路和巴拿馬運河,用雙手甚至生命為拉美國家現代化的啟動、發展披荊斬棘,譜寫了中拉民間友好永不磨滅的篇章。早在1951年,被譽為"中拉友誼之春第一燕"的智利詩人聶魯達訪問北京,就曾寫下如此鼓舞人心的長詩《向中國致敬》:"世界各民族一起望著你/啊,中國!/他們說:'我們當中出現了一個多么堅強的兄弟!'"

    拉美在地理上雖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地區,但在心理上卻同中國緊密相聯,在行動上更是同中國結為伙伴。早在58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指出:"只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愿意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我們一律歡迎。不建立外交關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來也好。"28年前,鄧小平同志指出:"太平洋時代肯定要到來……那時也會同時出現一個拉美時代。我希望太平洋時代、大西洋時代和拉美時代同時出現。" 就在三年前,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拉關系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應該登高望遠、與時俱進,鞏固傳統友誼,加強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動中拉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新的更大發展。"2013年初夏,習近平主席到訪拉美,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再訪拉美,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首次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2015年新年伊始,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三年來,習近平主席已實現三次訪問拉美,使中拉合作進入歷史最佳時期。如今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聶魯達、馬爾克斯、博爾赫斯、胡安·魯爾福等拉美文學大師,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經久熱銷。精彩紛呈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和里約奧運會,讓中國人民進一步了解了拉美。智利的紅酒、秘魯的魚油、厄瓜多爾的咖啡、巴西的牛肉、阿根廷的紅蝦等各色拉美物產等,如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人的購物單和餐桌上。今天,人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拉關系生機盎然,正在成為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模式間友好合作的典范。

    經貿往來成為中拉合作的助推器

    進入21世紀,尤其是近年來,中拉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加深,貿易投資雙管齊下,合作機制日益完善,人文交流如火如荼,中拉友好關系業已駛入快速發展軌道。其中密切的雙邊經貿往來已成為中拉合作的助推器。近年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推進下,中拉經貿合作快速發展,迸發出巨大的活力,被稱為中拉關系的"助推器"。2015年中拉雙邊貿易額為2365.45億美元,是2000年的23倍,其中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四國所占比重超過一半。目前,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現已是巴西、智利等多個拉美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拉美也是全球對華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5年中國在拉美承包新簽合同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0%。隨著中拉經貿合作的不斷展開,產能合作與投資形式愈發多元,呈現以下特點:

    一、非資源型投資比重加大? 中拉雙方在經濟領域擁有合作空間,中國經濟和許多拉美國家的經濟具有互補性。如今中企拉美的投資結構日趨多元,涉及能源、礦產、農業、金融、基礎設施、制造、服務業等諸多領域。同時,民企投資在拉美步伐加快,從新能源客車到起重機,從照明到光伏等,在拉美許多國家都可以看到中國民企強勁的身影。

    二、金融領域合作加強2015年,中國宣布設立300億美元的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中國與巴西共同宣布設立200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巴西雙邊產能合作基金。在中方倡導"1+3+6" 中拉務實合作新框架內,其中200億美元中拉基礎設施專項貸款、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和50億美元中拉合作基金已經或即將開始運行。

    三、自貿協定的簽署為中拉深入合作提供了動力2006年以來,中國已分別與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3國簽署了自貿協定。上述三國與中國關系友好,而且在經濟、產品和市場方面都與中國有極強的互補性。自2011年3個自貿協定全部生效以來,3國對華出口總額年增長率均達到兩位數。如今,還有更多拉美國家表達了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的愿望。2016年10月,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在北京宣布,烏拉圭和中國政府將就兩國開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達成一致意見,并把2018年定為"最后期限"。

    四、一系列大項目合作,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與巴西、秘魯的"兩洋鐵路"、與阿根廷的水電站和貨運鐵路等大項目穩步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在阿根廷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國家電網獨立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二期項目,三峽集團獲得巴西兩座水電站30年特許經營權……一系列大項目合作帶動中國企業產品技術走出去,幫助拉美國家培育本土化產業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如《2016拉美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重心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進入新階段,拉美與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繼續加強合作仍可獲益。

    隨著政治和經貿交往不斷升溫,中國和拉美的人文交流日益頻繁。目前,在拉美地區20個國家開設了39所孔子學院和11個孔子課堂,"漢語熱"不斷升溫。僅在巴西孔院的注冊學生六超過2萬人。在人員往來方面,中方承若5年內將向拉共體成員提供6000個獎學金名額和6000個來華培訓名額,并邀請1000名拉美政黨領導人訪華,同時還將推動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2016年10月15日,第十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在唐山落下帷幕,1500多位中拉嘉賓共同見證了中拉間68項合作協議的簽署,也標志著中拉關系進入雙邊合作與整體合作并行發展的新階段。

    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

    1933年因不滿希特勒上臺,著名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加入英國籍,1940年到巴西定居,生活在拉美這片土地曾經啟發他這樣發問:"在這個世界上,不同階級、種族、膚色、信仰的人怎樣才能和平共處?"他久久沉浸于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無限創傷與絕望,終未找到答案而與妻子在1942年雙雙自殺身亡。70多年后的今天,同樣在拉美這方熱土,習近平主席以"命運共同體"破題,提出"讓我們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共創中拉關系的美好未來!"要在中國人民與拉美和加勒比各國人民的夢想中找尋最大公約數,為中拉人民攜手并肩、共創未來描繪出一幅極具建設性的未來藍圖。積極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中國正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向世人證明,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提出構建攜手共進中拉命運共同體也是人類命運的共同體。加勒比小島嶼國家受氣候變化問題影響很大,習近平主席真誠表示中方理解其關切,支持其合理訴求,并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幫助厄瓜多爾打造的國家公共安全和應急平臺,經受住了強震考驗,并在震后救災中發揮積極作用,贏得厄瓜多爾總統和民眾的一致稱贊;中國研制的玻利維亞通信衛星"圖帕克·卡塔里"星成功發射升空,讓玻利維亞也擁有了引以為傲的第一顆衛星。

    當今中拉關系正值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之時。自2008年11月中國政府發表第一份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白皮書以來,中拉雙方以構建全面合作伙伴為目標,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以頻繁的高層互動、務實的經貿合作和頻密的人文交流為支柱,將中拉關系推到一個高水平。在雙邊關系方面,中國同巴西推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走得更深更實,同智利推動戰略伙伴關系持續穩定發展,同哥斯達黎加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同厄瓜多爾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同阿根廷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同秘魯共同推動中秘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同烏拉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這一系列雙邊關系新發展,與中拉整體關系發展相互促進,搭建起中拉合作多層面立體化架構。三年多來,中拉合作盛事連連,成立中拉論壇,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向前推進;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逐步形成;"1+3+6"框架將雙方務實合作引入快車道。中拉互利共贏合作呈現跨越式發展,中拉命運共同體根基更加牢固。特別是中拉元首外交力度超凡,雙方關系迎來歷史最好時期。當前,世界經濟增長脆弱,中拉雙方都面臨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外溢效應的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匯率波動的影響,中拉貿易承壓明顯。面對新形勢,"1+3+6"中拉務實合作新框架被寄予厚望--"一個規劃",以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制定《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實現各自發展戰略對接;"三大引擎",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動力,推動中拉務實合作全面發展;"六大領域",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制造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為合作重點,推進中拉產業對接,推動中拉互利合作深入發展。中拉關系快車道行駛的成就再次表明:中拉合作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大大增強,中拉關系實現更大發展面臨更好機遇、具備更好基礎、擁有更好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拉關系應在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發展戰略對接,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