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落下帷幕,而期間意外勝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將如何領導美國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了會議熱議的話題。
他一貫質疑氣候變化,并揚言要退出國際氣候協議,因此人們擔心他讓原本進展相對順利的《巴黎協定》陷入艱難處境。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對于歐盟和中國來說,是精誠合作推進氣候變化行動的“絕好時機”,也有人強調把側重點應放在加強全球氣候治理上。
媒體則舊事重提,“曝光”了特朗普于2012年在其個人社交網站頁面上的言論:“全球變暖是中國人一手策劃的騙局,目的在于讓美國的制造業處于競爭劣勢,而中國將因此獲利?!?
然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馬拉喀什大會上對特朗普的陰謀論進行了及時的反駁。他強調氣候變化不是中國人制造的“騙局”;回顧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歷史,它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總統里根和老布什的支持下開始的,而他們都來自共和黨,和特朗普是同一陣營。
而那時,中國才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學習如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后來才逐漸成為了對抗氣候變化的一名主力。媒體這樣的渲染不禁讓人聯想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
當時,中國被西方世界誤解,被指責“破壞”了談判進程。但事實上,真實的情形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不能接受由發達經濟體們提出的苛刻的談判條款。從歷史上講,發達國家因工業化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需要為氣候變化的惡果負責,而他們卻并沒有完全履行責任幫助貧窮國家應對并克服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體來說,不管即將上臺的特朗普政府采取什么政策,《巴黎協定》都會在2020年后成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指南。畢竟,盡管美國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而其退出并沒有影響該協議和其第二承諾期的執行。
然而,特朗普政府應該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全球共識,它早就成為了科學研究、教育、商業、政治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緊密關注的議題。不積極對抗逐漸加劇的氣候變化,地球的未來將不再是人類生活的美好家園。這關系的是全球的共同命運,而僅非黨派之爭或國家利益博弈;作為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難以背負在氣候變化行動中無作為的“罪名”。
如果特朗普當下的政策重點在于重振美國經濟,那他更應該看到,如今全球經濟高度關聯,而應對氣候變化也是全球議程的重要部分:若想要加快美國經濟增長,高負債率的美國也只能努力吸引私營和外來資本的投資,尤其是在綠色科技領域的資金和技術,創造就業,實現經濟倍增。
當然,為了更好地執行《巴黎協定》,中國和歐盟需要加強合作。但是,當前中歐雙方面臨的緊要任務是積極接觸特朗普及其團隊,說服他們只有履行了美國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承諾,美國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也才有底氣告訴世界,它是一個負責任的強國。
不管特朗普的競選口號如何忽視氣候議題,我們希望他在真正入主白宮后,能懸崖勒馬,轉而支持《巴黎協定》。當選兩周后,特朗普對于氣候變化的態度有所軟化,這也是一個契機。
而就算他選擇一意孤行,根據《巴黎協定》的規定,只有在2019年11月4日之后,締約方才能申請退出,也就是說,在作出最終決定前,還有三年時間讓特朗普政府進行審慎考慮。希望到那個時候,他們能認清關于氣候變化的嚴酷現實,并加入全球共同行動。
讓我們拭目以待,特朗普在意外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之后,是否會給世界制造另外一個“驚喜”:積極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本專欄于11月22日在《中國日報》上發表,作者是歐洲分社副社長付敬。 姚悅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