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下周二,南京,約嗎?安倍
    李洋
    2016年12月06日

    12月26日,安倍晉三將成為第一個訪問珍珠港的日本首相。今年5月26日奧巴馬成了第一個訪問廣島的美國總統。安倍訪問珍珠港傳達的更多的是一種日美和解的象征意義。

    “偷襲珍珠港”和“廣島核爆”往往被史學家對等分析,是日美一對盟國的心結。但在人類軍事史上,從技術到烈度,從影響到倫理,后者的意義遠非前者所能比擬。

    今天,我們重溫1945年8月5日早上廣島上空那道耀眼白光,希望借此照亮我們走進這對盟國心結深處的路。

    七十一年前的那個夜晚,是那一代廣島人最后一個安眠的夏夜。

    第二天早上,一座城市所有的鐘表都停在了八點一刻。一瞬間,近十萬人死亡,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里又有十萬親歷者陸續死于原子彈爆炸和輻射引起的各種并發癥。

    至今還有幾千個經歷過那場災難的廣島老人活著。很多人都說,那是一束仿佛來自地獄的白光。當時,他們大都還是翩翩少年,殊不知擺在他們面前的,卻是像“怪物”一樣的人生。沒人能逃脫那束白光。

    原子彈之下,怎會有所謂的幸存者?

    當時的投彈手、后來的美國空軍少將查爾斯?斯維尼1995年曾在美國國會發表過一次證言,為杜魯門總統核爆決定的必要性辯護,反對日本當局借助原子彈襲擊把自己塑造成戰爭的受害者,他同時也表達了對戰爭和死亡的深刻反思。

    這篇本沒有標題的英語演講被翻譯到國內,卻了一個莫須有的標題《原子彈下無冤魂》,并在社交空間內被大量轉發。其實,原子彈引發的倫理困境,不是傳統軍事沙盤上的數字、日期和箭頭能夠解釋的。

    減少美軍傷亡,加速日本投降一直以來都是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官方理由。其實大量歷史文獻和關鍵時間節點都表明,美國使用原子彈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搶在蘇軍之前進入日本,避免蘇聯成為日本的主要受降方。這些是斯維尼少將沒有提到的。

    在決定使用原子彈的時機上,美國必定有長遠和周密的考慮。日本能夠在戰后七十多年成為美國東亞第一島鏈上最堅實的一環,追根溯源,基礎就在廣島落下的“小男孩”原子彈。

    1945年6月21日美軍結束沖繩戰役,此前歐戰已經結束。日本海軍和空軍只能在本土實施近海防御,相當一部分陸軍主力在東南亞和中國戰場上陷入絕境。日本國內能源儲備幾近枯竭,工業和農業生產處在崩潰的邊緣。軍國主義分子只能喊出“一億玉碎”口號,動員平民死守本土。

    此時,美國享有主動權,何時進攻日本本土,以何種方式,本可以相對從容,但后來看這些考慮之所以變得緊迫,一個重要原因是蘇軍在中國東北邊境和蒙古的集結,大有對日宣戰之勢。

    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當天長崎核爆,這就更顯示了美國誓要加速迫使日本投降的急迫。

    一支強大的軍隊開始對自己的敵人宣戰,這本就可以大大加速日本的投降。但美國不希望看到的是那一支強大的軍隊隨后超越中國東北進入日本本土,與美國搶奪勝利果實和東亞勢力范圍。

    在東方戰場,除了中國巨大傷亡,再就要算美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是抗擊日本的主力。而蘇聯8月9日參戰,6天后日本就投降了。蘇軍的投入遠低于與日本苦戰了近5年的美軍。當時的中國國共兩派還在膠著狀態,且與蘇聯地緣鄰近,美國鞭長莫及。從投入對比到戰略預判各個角度講,日本是美國要誓死守住的勢力邊界的底線。中國也就被推到了美蘇爭霸的東方戰線,后來的中國內戰也驗證了這種判斷。

    蘇聯解體后解密的諸多文獻表明,美國領導的盟軍從西方進入德國,蘇軍從東部進入德國,表面有易北河會師的親如兄弟一樣的團結,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場搶奪勝利果實和布局戰后勢力范圍的潛在爭奪戰。

    不可否認,第二次世界大戰總體上是一場正義力量對法西斯勢力的戰爭。但隨著法西斯國家的衰亡,西方和蘇聯則開始了一場假借正義和和平之名的地盤爭奪。日本在戰爭后期也面對了與德國被肢解相似的命運。只不過,蘇聯只占領了北方四島,而美國則占據了其余的日本全境。

    因此,在解釋原子彈使用的必要性不能只有美國軍方一個維度的解釋,更要綜合看到當時整個東亞的格局,尤其是是美蘇的競爭態勢。

    否則,原子彈下必無冤魂,因為它挽救了美國戰略家估計的100萬美軍的傷亡和數百萬日本平民的死亡。只不過后面兩個數字是根據美軍幾次奪島戰役估算出來的紙面數字。但原子彈下的尸橫遍野卻是既成事實。

    日本政府至今沒有表現出對戰爭罪行的懺悔,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等一些基本的歷史事實。因此,東亞許多深受日本戰爭貽害的國家和人民難以超越情感因素平等地看待廣島和長崎核爆的數十萬受難者。這些日本平民也是日本法西斯分子的受害者,更是戰爭的犧牲品。日本政府至今不談歷史,只拿廣島核爆談和平,就是在用所謂“普世價值”和愛國主義對日本國民掩蓋自己的歷史罪行,是對核爆受難者的二次傷害。

    人類歷史上,日本是第一個遭受核彈襲擊的國家,希望也是最后一個。所有的武器制造出來都是為了殺戮。沒有什么論斷比“核武器給世界帶來和平”更反諷的幽默了。

    美蘇核武庫足以毀掉很多地球,但這個星球上的疾病、饑饉和污染卻在蔓延。試想,一個村里幾家人家里都堆滿了足以炸毀一座城市的炸藥,因此都不敢大動干戈,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但卻是當今國際核安全形勢的真實寫照。

    如果世界和平是靠震懾實現的,那么世界就依然活在美軍的邏輯里:為了避免100萬美軍陣亡和數百萬日本平民戰死,給他們扔下一顆原子彈吧!

    從這個意義上講,死于原子彈之下的日本平民是不折不扣的犧牲品。同樣,需要提醒安倍的是,下周二是“南京大屠殺”79周年紀念日。如果珍珠港的犧牲的美軍值得緬懷,如果原子彈下的冤魂值得祭奠,那么死在日本侵略軍屠刀之下的三十萬中國人又當有何種對待呢?

    下周二,南京。安倍,約嗎?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