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榕博  >>  正文
    張榕博:穩定存量、解放增量,中國經濟指標向質優轉型
    張榕博
    2016年12月13日

    過去“中國制造”常用的一個詞叫“質優價廉”。價廉的這個數據往往做得很好,但質優卻擺在了后面。用這個詞形容改革開放最近10年來出現的經濟形勢,也恰如其分。而當2016年全球經濟開始不景氣,中國的相關經濟指標下行時,“質”是不是優的擔憂便接踵而至了。也就是大家在懷疑,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是否健康,高增長的GDP能否延續。而從2015年底的供給側改革到今年底中央高調保護產權,兩次政策信號釋放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其實完全可以回應這些擔心。

    外界對中國“數據”上的擔憂其實有一定道理。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與數據作“斗爭”,比如保增長,保8%、保7%、保6.5%,等等。數據下降,人們認為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駕馬車沒有了力量,于是外貿還要價廉,比如輪胎、鋼鐵,投資還要加杠桿,比如基建,房地產。結果造成了為數不少的存量。

    誠如金融專業人士朱云來所言,經濟像一個人的身體,不是只看兩項指標就可以的,經濟形勢不能僅看增量,還要看存量。

    然而,上面說的只能回答中國經濟是否健康穩定的問題,如何保持經濟繼續快速、可持續增長,考驗的是中國經濟的這個商品未來是否能更好,正如果粉們現在對IPHONE8的期待一樣。

    讓大家緊張的是,現在上述兩個問題同時出現了,如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等。還有一個詞分析這些問題發生的階段,叫“三期疊加”,就是指經濟發展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重疊在一起。由此大家擔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下行通道。

    既然,上面說到,是這些年我們為了追求一些“價廉”,而生產了很多賣不掉,或者很難賣的商品,那就改善供給,釋放需求。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企穩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存量安全消化。

    顯然,2015年至今進行的多領域供給側改革,正在解決這個問題。以鋼鐵煤炭為例,2016年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方面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在退歐公投與美國大選兩大事件中,人民幣的匯率雖然波動,但是都在人們的心理預期當中,這與央行合理利用政策杠桿、釋放政策信號的節奏有很大關系。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使用市場手段與政策杠桿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在加強,甚至可以超過一些發達經濟體。

    綜上所述,目前由于供給側改革的全面落實推進,使得存量在可控的范圍內消化,經濟企穩保增長便可以沒有后顧之憂。

    那么在存量平穩中消化過程中又如何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是否可持續高速發展的問題呢?

    過去,人們總會提到一個詞,叫做政策紅利。特別是在“三期疊加”的時候,人們更希望因循而為,希望趕上政策利好的大潮。

    雖然,經濟學家吳敬璉與張維迎多次反對類似產業政策等等這個發展“引擎”,但假如我們要盡快實現中國經濟結構換擋,中國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沒有政策紅利,相信大家的動作不會很快跟上的。

    那么在中央新的經濟工作會議,黨的十九大前夕,中央頂層是否已有了初步的政策紅利在釋放了呢?

    要推動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其實要實現兩大變革,一個是技術,一個則是制度層面。

    在技術層面,我們看到,中國工業化歷史任務的完成,目前正從加鋼筋水泥的投資去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增加科技研發投資。

    以今年下半年為例,特別是進入到了十一月份,國內的兩個東部城市已經舉辦了兩場國際性的智能制造大會了。到了12月,國家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出爐,更是給與智能制造產業一大利好。不僅如此,今年上半年,隨著大數據國家規劃的出爐,各省也相繼出臺了關于大數據的發展規劃。

    中投顧問指出,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20%。雖然目前智能制造水平較低,意味著后續發展潛力的巨大。德國聯邦并購協會總經理馬德庫里格透露一則最新數據:截至現在德國累計已有約200家企業被中國并購。

    而從制度層面看,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走過了30年,與世界發達經濟體百年的經驗還有差距。這意味著還有一些制度變革促進的增量還沒有被充分發掘。

    今年年底,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保護產權這個概念被高調提了出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由此開啟的經濟基礎制度變革,我想未來對民間投資熱情以及一次對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影響不亞于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制”。

    過去,確權這項使命發揮出幾億農民的積極性,如今,這個政策紅利將讓我國數以億計的中產家庭、民間企業對未來的財富安全有穩定的語氣,進而刺激又一輪民間投資高潮,這又是幾萬億的增量預期。

    確權還代表著現代以產權為基礎的稅務關注領域的改變,這也是與我國從需求側向消費測轉型相匹配的。

    可以說,階段性的政策紅利與轉型中的制度紅利一起釋放,中國經濟便有了企穩發展的上行空間。

    經濟學家吳敬璉說,中國人口規模巨大,工業基礎系統,有長期的教育基礎,十幾億人又都愿意勞動,愿意發財致富,發展的動力不可阻擋,關鍵是把事情做對。

    而當下中國穩定存量,解放增量的政策推動與制度變革,正在把對的事情推向深入。隨著政治經濟周期關鍵的2017年到來,更為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將在十九大前后陸續出爐。屆時,中國經濟企穩保增長,預計已跨過了“三期疊加”最艱難的時刻了。

    (本文為中國日報網天下專欄獨家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管理員】
    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品牌總監,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