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開了“2016健康中國推進會”暨《2015健康中國研究報告》新書、《2016中國健康城市發展報告》成果發布會。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人民廣播電臺、北京日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社科報、社科網、健康報、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媒體參加了會議。
“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衡量一個民族昌盛和一個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聯合國于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世界第一屆健康促進大會并發表了《渥太華憲章》,提出了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為達到身體、精神健康和社會良好適應的完美狀態,每個人或人群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和實現這些愿望,滿足需求以及改變或處理環境。因此,應將健康僅僅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資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強調健康是社會和個人的資源,也可看作是體力表現。因此,健康的必要條件:健康的基本條件和資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經濟收入、穩定的生態。其口號是“以期2000年和更長時間達到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
時隔30年的今天即2016年11月21日,在中國上海召開了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來自120余個國家的衛生部長和市長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了大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分別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大會通過了《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全球123個城市的市長就協同推進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達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識》?!渡虾9沧R》充分認識到健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也認識到健康和福祉是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呼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論大小、貧富,積極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為健康做出積極的政治決策,并承諾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建設我們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渡虾P浴分厣?,健康作為一項普遍權利,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資源,是所有國家共享的社會目標和政治優先策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的口號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焙粲醪煌块T、不同治理層面、以及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一起,加大對健康促進的政治保證和財政投資,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主題
2012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敖】抵袊币辉~是在2015年11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時首次正式進入黨的文件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十八大以來,繼“法治中國”戰略之后的又一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币讶嗣窠】捣旁趦炏劝l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還提出了新目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從2015年的3.6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5.3億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為此,中央這一系列的行動與舉措表明,未來15年,健康中國建設將是我國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作為首部健康中國指數研究報告《2015健康中國研究報告》的發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趙劍英認為,《2015健康中國研究報告》是我國首部用數據闡釋中國健康情況的報告,希望《2015健康中國研究報告》要繼續修改和完善,挖掘數據的深度,在突出中國特色的同時也要加強國際的橫向比較。要把這一系列年度報告做精做實,使其成為客觀反映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助推提升中國健康水平的學術精品。
城市和社區是實現健康的關鍵場所
據世界銀行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城市化率將達55%,并有加快的趨勢,國際化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治理效果。這份名為《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治理、績效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還認為,增加的城市人口近94%將是在發展中國家,這個趨勢將會重塑世界的面貌。城市和社區是實現健康的關鍵場所,建設健康城市是一項全球性行動戰略。在中國上海召開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期間,全球123個城市的中外市長聚會上海,共話城鎮化帶來的健康挑戰。健康城市概念不同于“衛生城市”,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綜合的、多維的視角。健康城市建設,圍繞方方面面,不僅包含人的身體健康,還涉及醫療、環境、食品、教育等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可以說是補城市的“短板”。作為中國著名醫藥企業、上海醫藥集團信誼制藥公司歷經百年發展,在世界享有聲譽。目前,已擁有831個產品生產批文,在銷產品343個,基藥品規270個,低價藥品規378個,為健康城市建設和百姓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集團副總裁兼信誼公司總經理顧浩亮認為,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政府的共識和政策導向很重要。要讓企業的發展方向與政府的醫療改革導向一致,要考慮藥品行業安全的問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主體一定要由民族醫藥企業來承擔,一定要鼓勵有能力的企業發展,評判標準是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盈利能力、有品牌影響力、有高質量的標準體系、能生產出高標準的產品質量、有科研能力的企業。
中國積極探索開展健康城市的建設工作。1989年以來,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在全國開展了衛生城市創建活動。20多年來,一大批城市通過開展衛生城鎮的創建,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2014年,國務院明確提出“開展健康城市的建設,努力打造衛生城市的升級版”。2016年7月,中國發布了《健康城市建設指導意見》。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深入開展健康城市建設”。健康城市治理五大原則:將健康作為所有政策的優先考慮;改善社會、經濟、環境等所有健康決定因素;促進社區積極參與;推動衛生和社會服務公平化;開展城市生活、疾病負擔研究;健康決定因素的監測與評估。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的發展道路。目前,在全國已有259個城區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區)”的基礎上,首批確立了38個試點城市,同時將定期評選優秀示范城市,以帶動相關工作的全面廣泛開展。中國建設健康城市的目標是:到2017年,建立指標評價體系和組織管理機制;到202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示范市,推動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鮑宗豪教授認為:發布的《2016中國健康城市發展報告》成果有三個特色:以“健康指數”方式反映健康城市建設水平;跟蹤反映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實施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中國實踐情況;追求大數據時代評估健康中國和健康城市建設水平的“物理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