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經濟由于受到地緣政治和各類風險威脅的程度有所增加,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對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造成沖擊,世界經濟增長仍處于緩慢低迷中。步入2017年世界經濟在繼續深度調整中,發達經濟體的格局呈現分化,新興經濟體依舊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受經濟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仍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值得我們關注。
一、2016年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問題
(一)“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高負債”為主要特征
2016年,世界經濟總體來看經濟復蘇可以用“不振”“協調”和“風險”三個詞來概括,呈現“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高負債”的“三低一高”的態勢,其主要特征是:一是低增長。IMF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1%,這已經是連續4次下調增長預期。發達國家明顯減速,從2.1%降到1.6%。發展中國家增速則有所回升;二是低利率。目前來看,全球低利率時代短期難以扭轉。英國脫歐后七年以來首度降息,歐央行7月、9月與10月議息會議均決定維持貨幣寬松力度,將主要再融資操作低利率,巴西央行在2016年10月20日及12月1日兩次下調利率,日本銀行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維持現有的負利率政策以及基礎貨幣增速和國債增持規模不變;三是低通脹。據IMF統計,2016年全球通脹率為3.4%,較2013年3.9%和2014年3.5%為低。與此同時,受需求疲軟、美元加息等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四是高負債。經濟低迷將面臨更加沉重的債務風險壓力,根據IMF的預測數據,從總量看,2017年全球債務總量將持續大幅上升至67.31萬億美元,打破了2012年以來全球債務總量在60萬億美元上下盤桓的脆弱平衡。從占比看,2017年全球負債率(債務總量/GDP)為84.63%,這一水平不僅遠高于60%國際警戒線,也高于2008至2015年危機時期的均值(71.89%),表明全球債務風險仍在持續擴大。
(二)層出不窮的“黑天鵝”事件,增加經濟發展不確定性
2016年“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從年初的全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到年中的英國脫歐,再到年末的美國總統大選和美國退出TPP,加之歐洲難民危機、土耳其政變、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和樸槿惠總統的彈劾動議案等地緣政治沖突等。重大風險事件頻頻擾動全球經濟金融體系,都會延續到201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趨勢層面,政策措施和市場態勢將不斷突破常規邊界。在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大的背景下,首當其沖的是與風險較大的國家聯系密切的跨國企業,當這些國家出現貨幣大幅貶值或經濟危機時,跨國企業或會受到一定影響?!昂谔禊Z”事件市場震蕩逐漸平息,但其帶來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也許會長達數年,而且隨時可能發酵。
二、2017年世界經濟值得關注的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深層次的問題和影響仍在持續。發達經濟體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頹勢盡顯,但由于經濟增長的不確定預期,使得貨幣政策轉向在2017年尤為艱難。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和市場需求低迷,特別是各經濟體的包容性不足,使得一些國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有所滋長。有兩方面問題值得關注,也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兩大難題。
(一)當今世界經濟復蘇的兩大難題
1、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抬頭
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嚴重。IMF警告稱,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最終將拖累世界經濟發展。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一些發達國家沒有擺脫傳統的依靠金融和投資擴張來應對危機的辦法,導致新舊動能轉換難以接續,增長動力衰減,市場需求不振、金融風險累積;二是經濟全球化的收益沒有惠及這一進程的所有參與者,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民眾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之外,也促使孤立主義和反對全球化的思潮盛行;三是警惕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競選過程中承諾的保護主義政策,一旦全部或者部分實施,將對外部世界造成極大影響,并有可能引發一些發達國家保護主義政策密集出臺,使世界經濟增長率進一步下降。
2、發達經濟體貨幣體系和貨幣政策轉向艱難
由于經濟增長遲遲不及預期,一是美聯儲時隔一年之后才再度啟動加息;二是歐元區雖然延續了寬松政策的基本框架,但也提出將視通貨膨脹變化情況作出政策調整,為貨幣政策轉向留下了復變;三是日本雖然聲稱對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但年底維持寬松政策的決定是其經濟困局的真實寫照。需要警惕的是美國加息預期變化對全球經濟的沖擊。自2016年11月以來,國際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漸增強,國際資本又開始大規模流出新興經濟體,并流向美國導致美元指數迅速攀升,其他國家的貨幣,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大幅度貶值,損失慘重。這種狀況將隨著美國經濟的反復波動及加息預期的變化而反復出現,使得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反復動蕩。
(二)當今世界經濟復蘇的三大看點
2017年推進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推進政策協調,引領全球化進程,大力推動創新和包容發展。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1、堅定不移地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
實踐證明,進入經濟全球化,搞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不能因為一時困難停下腳步,而是要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注重同各自發展實踐相結合,注重解決公平公正問題,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盡快推動落實G20二十國“杭州共識”,積極推動包容和聯動發展,讓經濟全球化成果惠及更多人群。
2、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實現全球經濟復蘇,需要各國鞏固2016年以來特別是G20杭州峰會在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上取得的成果,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來維護國際市場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主要發達經濟體要努力鞏固和擴大復蘇勢頭,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要努力克服下行風險和壓力,力求保持和恢復增長。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各經濟體和各國應該特別注意加強彼此政策的溝通和協調,防止負面外溢效應。
3、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要通過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來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的增長潛力。歷史實踐證明,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