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6.7%,突破70萬億元,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對于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經濟始終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熱門話題。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增速更是讓世界羨慕。日前,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各項數據的發布顯示,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高于印度的6.6%,不僅處在合理運行期間,而且重奪全球第一。
更為重要的是,2016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總量達到744127億元,正式邁過70萬億大關。約為5萬億元的增量規模與5年前中國經濟10%經濟增速時代的規模相當,這也證明,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70萬億是沉甸甸的成果,也是異常龐大的經濟數字,背后更是中國這個龐大國家的經濟體量。GDP首次突破70萬億也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而“全球第一”速度,是在經濟質量優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實現的。這說明,我們國家著力實施的創新宏觀調控等政策成效凸顯。
開放的世界,沒有封閉的國家。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當下,2016年中國GDP仍能以6.7%的增速,尤其難能可貴。雖然不如以往超高速增長搶眼,但是卻和過去一樣依然是中高速增長。而6.7%的背后,是今年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的總結和答卷。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如是說。正如習主席日前出席達沃斯經濟論壇所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速、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經濟發展動力都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變革顯而易見,經濟增長的動力也在平穩回升。 生產很穩,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0%,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物價很穩,2016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與前三季度持平,物價保持溫和上漲。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凡事有法,貴在得法。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一定能夠不斷適應、把握、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只有合作共贏,才能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中國經濟在不斷向前,也要肩負起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重任,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給世界經濟注入中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