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瑞士為開端,也是以立足一國,放眼全球,雙邊與多邊并重,和平與發展并舉,為我國全年外交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礎,也為我們在世界亂象和變局中保持戰略定力和主動作為,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了重要啟示。
彰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關系的典范
瑞士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1950年1月17日,時任瑞士聯邦主席珀蒂皮埃爾致函毛澤東主席,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兩國正式建交,中瑞關系由此步入一個新時代,也留下了戰略選擇的歷史印跡。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縱橫捭闔,在世界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當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敞開,1980年,瑞士迅達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工業合資企業,最早參與改革開放的宏闊進程;當中國開放的步伐深入世界,2007年,瑞士在歐洲國家中率先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當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風起云涌,2013年,瑞士再次一馬當先,率先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13年,中國發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倡議,瑞士又一次率先加入,并成為創始成員國。瑞士聚焦創新,在歐洲國家對華合作中創造了多項第一,在中歐關系中發揮著示范作用。
當今,中國與瑞士關系閃耀著諸多亮點。中瑞關系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大小國家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樣板。習近平主席此訪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具有里程碑式意義。2017年1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瑞士影響力最大的報紙《新蘇黎世報》發表題為《深化務實合作共謀和平發展》的署名文章,引用瑞士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施皮特勒的話,并回顧中瑞雙邊關系發展,規劃兩國合作努力方向,表達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愿望。習近平主席應邀而至,受到瑞士各界熱烈歡迎。瑞方給予史無前例的高規格禮遇,體現出瑞士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彰顯了瑞士聯邦政府對發展對華關系的高度重視。
中瑞經貿合作增添新動力
中瑞建交67年來,兩國關系全面深入發展,尤其在經貿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瑞士2013年成為繼冰島后與中國締結自貿協定的第二個歐洲國家,對雙方經貿投資合作發揮了積極提振作用。2014年7月,瑞中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以來,增加了兩國的貿易額,促進了雙向投資,并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根據瑞方統計,2015年瑞士對華出口89.3億瑞郎,增長1.4%;雙邊貿易額為212.7億瑞郎,創下歷史新高。如今,中國是繼歐盟和美國之后瑞士的第三大經濟伙伴。從經濟上講,雙方極強的互補性更是顯而易見。中國巨大的市場對瑞士極具吸引力,瑞士的高端產品正是中國新興的高端消費者所追求的,而中國的一些廉價消費品也可滿足瑞士民眾的需要。中瑞兩國除了在經貿、金融領域合作密切外,在開展創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環境污染治理等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習近平主席此訪同瑞方領導人會談,雙方決定支持中瑞啟動自貿協定升級聯合研究,盡早開展升級談判,同時擴大貿易、投資、金融、保險、環保、海關等領域合作。雙方還愿意借助亞投行等多邊合作平臺,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主席專門會見瑞士經濟界代表,勉勵中瑞經濟界增強國際視野,支持打造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兩國主席還共同見證了創新、自貿、海關、文化、環境、體育、教育等10個雙邊協議的簽署,決定進一步擴大貿易、投資、金融、保險合作規模,加強能源、環保等領域合作。同時,兩國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簽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協定。雙方還愿以中國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為契機,加強兩國冬季體育運動合作。
創新戰略伙伴關系躍升新高度
創新是解碼中瑞創新戰略伙伴關系的一把鑰匙。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已連續8年位列榜首。強大的創新能力被認為是瑞士長期保持競爭力排名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2016年4月,中瑞元首北京會談時,習近平主席強調:“開拓創新是中瑞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比鹗砍蔀橹袊谝粋€也是唯一一個以創新為標志的戰略伙伴,這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習近平主席1月15日抵達瑞士當晚,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舉行隆重的歡迎晚宴。在宴會上,她生動比喻中瑞關系發展:“始終像一個開路先鋒?!绷暯街飨F場回應道,“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是中瑞關系彌足珍貴的財富?!痹诹暯街飨L問瑞士期間瑞士是極具創新精神的國度,中國也把創新作為國家戰略,2016年,兩國領導人見證簽署建立創新戰略對話平臺的諒解備忘錄,作為兩國政府間新的合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領域創新合作,加強“中國制造2025”同瑞士“工業4.0”對接,推動兩國研究機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合作。在這次訪問中,瑞中兩國在多個領域取得前所未有的共識,極大地豐富了創新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使雙方創新合作躍上新高度。洛伊特哈德主席說,“當前,全球正處于一個困難時期。與此同時,中國已再次成為世界的領導者,瑞士期待中國發揮世界影響力,為維護世界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 陳新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