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紅”
    陳新光
    2017年02月05日

    2017年2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1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1.3%、54.6%,二者均處在高于50%臨界點的擴張區間,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2012年以來同期高點。

    經濟開局良好,延續經濟穩中向好態勢

    從2017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析,可以看到1月份中國經濟運行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平穩擴張、供需均衡。雖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但1月份制造業PMI依舊追隨前3個月的腳步,保持在51.0%以上,延續平穩擴張態勢,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從進出口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0.3%和50.7%,分別高于上月0.2和0.4個百分點,均小幅回升且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從企業預期來看,1月企業預期指數為58.5%,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相比去年同期高出7.2個百分點;二是實體經濟穩中趨好。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2.7%,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繼續高于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8%,高于上月1.2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但小型企業PMI為46.4%,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仍位于收縮區間;三是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在1月份的數據中,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5.7%,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表明高技術制造業呈現加速擴張態勢,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

    作為經濟先行指數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1月份延續了平穩態勢,連續6個月站上50%的榮枯線,而且是2012年以來同期高點,延續平穩擴張態勢。與之前的預期相吻合,意味著2017年中國經濟平穩開局。正如許多專家學者所分析:2017年經濟開局良好,表現在供需基本面平衡、經濟結構優化、外貿進出口穩步回升、企業預期良好,充分說明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延續了平穩擴張態勢。

    一月份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2017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數據分析來看,經濟運行中反映出的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一是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增速有所放緩,但供需仍然保持穩定增長;二是從具體數據來看,在調查的21個行業大類中,雖然一些行業PMI指數有所下降,但仍有13個行業PMI指數保持在50%以上,從下降的行業來看,主要是產能過剩、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業;在非制造業方面,受春節假日影響,企業開工率有所降低,建筑業回落;四是從調查結果看,1月份仍有超過四成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

    1月份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雖然延續了平穩態勢,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降低融資成本和擴大有效需求依然是鞏固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因素。許多專家學者進一步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很大,外部環境呈現不確定性。2017年經濟開局良好,并不意味著經濟會馬上反彈。要建立真正的市場規則體系,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是超過四成的企業面臨著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所以如何降低成本和擴大內需還是我們當前維持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因素。當下要激活小微企業,提振實體經濟,這是未來的一項重點系統性工程;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呼喚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如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競爭不充分、高稅費等問題存在,增加了生產經營成本,導致技術進步的動力不足。未來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盈利空間,激活微觀主體的活力;三是生產指數回落,主要表現在高能耗企業和過剩產能方面,高技術制造業不降反升,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高技術制造業其增長速度遠高于GDP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但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和體量還不大,這將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空間。

    國際權威機構看好中國經濟

    進入2017年,多家國際組織相繼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一致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上調0.3個百分點至6.5%;世界銀行下調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0.1個百分點的同時,維持中國經濟增速6.5%的預期不變;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7年1月17日發布的《2017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全球經濟仍面臨低增長和貿易萎縮等問題,但中國經濟有望維持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需求和寬松的財政政策。中國在研究和開發、教育和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投資,既促進了社會和環境進步,也有助于生產率提高。此外,摩根大通、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和渣打銀行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也發布報告,一致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企穩,經濟有望維持在6.5%的增長。其中的分析都認為,當前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頭號動力,消費和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的貢獻持續上升,中國將繼續成為亞洲各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穩定錨”。

    當下,國家政策調控應著重于改善市場環境,提高微觀經濟活力。微觀活力提高了,宏觀經濟穩定才有堅實基礎。一方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增加企業訂單;另一方面要推進供給側改革,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改善企業盈利狀況。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新舊動能轉換,新的動能尚在培育之中,未來還要主動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全球的產業分工與重組當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推進高科技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升級。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