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詞,該詞添上的是傳媒的屬性標簽。其實這個是web2.0由用戶主導而生成的內容互聯網產品模式的一種衍生產品。我們現在就來深度剖析一下自媒體。自媒體說的直接一點就是自己的媒體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機構。他們的通性是以平臺為基點進行曝光,自媒體的概念在互聯網圈子盛行多年,從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換的是內容輸出的平臺,而自媒體的概念卻從未消失過,自媒體的水漲船高,既有自媒體人自身的推高,也有市場對自媒體的需求。
?
那么自媒體是怎么形成的呢?要說自媒體其實很早就有,博客其實就是自媒體的雛形。
?
博客在前十幾年也有過一段時間的井噴式發展,同樣也有機構和個人在運行,一直到現在也還在有很多人使用。只是當時的博客并不僅僅是以宣傳為依托,大部分博客是以記錄生活點滴為初衷,實際上并不是那么有目標性。在歷經了互聯網高速發展,和多樣式的互聯網產品洗禮后,博客的使用率是有向低趨勢滑行。隨著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博客也慢慢的被更多web2.0的產品所取代,比如微博和微信等,在被微博取代之前,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也衍生出一種產品,叫做輕博客,現在這類輕博客大部分已經停止運營,只有少數幾家還在支撐。迄今為止,博客仍是極好的寫作平臺,即使Facebook、Twitter等"新社交"媒介不斷壯大,Blogspot(全球最大的博客服務提供商,于2003年被Google收購)的訪問流量和用戶量仍然保持了增長,流量穩居全球TOP10之內,但是為何“自媒體”在中國的興盛卻要等到博客衰微、微博/微信崛起的時期?
?
進入手機互聯網時代后,pc電腦端的用戶使用率就下降,而手機app端的用戶是直線上升,那么必須有款產品是符合大眾的喜好。換句話說就是受眾群體覆蓋面要廣,那么今日頭條這款產品就孕育而生,也可以說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據說現在今日頭條使用率覆蓋面積達到3億,為了持續增長和維系現有用戶,今日頭條率先開通了全民分紅模式,一時間很多寫作作家和有才能的人都入駐發揮自己的特長,隨后,很多在背后默默注視著互聯網動向的資本方嗅出了商機的味道,紛紛投資自媒體這個行業,短短一年時間,出了很多大型的自媒體平臺,都利用自己的能力進行在自媒體這個行業打造片天地。
?
表面上看是一副百家爭鳴的景象,但是實際上自媒體就是一個偽命題,自媒體在歷經了互聯網變革后又回到了當初的博客雛形,只是現在部分有實力的自媒體平臺用分紅的模式進行圈養用戶使用數量。作為自媒體平臺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 其實都已經達到了一個飽和狀態,我們可以分析下,自媒體如果盈利,盈利模式無非就是廣告商投錢,或者廣告商給自媒體運營平臺,運營平臺以分紅的形式發放給寫作的作者進行激勵可循環的運作,目前來看還沒一家自媒體公司是真正意義上在美國上市的,而大型互聯網企業熱衷運營自媒體平臺那是因為自媒體這個詞是一個“力”,力借的好是可以影響股價的,同時自媒體平臺多了一個轉化廣告的中轉站。比如大型互聯網都有自己的廣告聯盟。廣告商投放廣告聯盟這個平臺,廣告聯盟可以把雇主的廣告推送到自己的主平臺也可以推送到旗下的自媒體平臺。從目前的互聯網格局來看,自媒體在資本運作中還是處于初步階段,自媒體也僅僅是只是個偽命題,它僅僅是資本大佬的新新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