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商業依托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歷經20多年發展,建筑形態已從住宅底商及街鋪,逐步演變為集中式購物場所,業態更為復合化,購物環境更舒適,更具體驗感。社區商業已從對居民物質需求的滿足,發展到對精神層面的滿足,發揮了全球流通新引擎的作用。
社區商業各項消費日益社區化
社區商業即社區商業中心以社區編制單元為基礎,主要服務于本社區居民,以便民利民、滿 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中心。社區商業設施以塊狀為主、條狀為輔,采取相對集中或集中與適當分散結合的布局方式。社區居住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設社區級商業中心,服務半徑800-1000米,商業服務設施總建筑面積人均不少于0.9平方米?,F代社區商業的消費水平適中,集合了多種業態,購物環境更具體驗感,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且與周邊居民的互動性更強。昔日的上海商業,是以建設市級的“四街”、“四城”為主?!八慕帧本褪侵哪暇〇|路、南京西路、淮海西路和四川路一條街,如今依舊是上海商業的領頭羊,但不再是上海市民購物和消費的首選地,更多的扮演著外埠人士購物消費和旅游觀光等角色?!八某恰本褪侵脑@商城、徐家匯商城、浦東新上海商城和嘉里不夜城(新客站不夜城)。但原有的“四城”商業區遠遠滿足不了特大城市人口對商業的需求,許多大型住宅區商業設施不配套,甚至是空白點,給市民生活帶來不變。
隨著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步伐加快,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來上海定居、投資、經營和發展的外籍及港澳臺人士超過30萬人,出現了許多象古北、虹橋、花木、聯洋、大寧等著名國際社區,加之商業新經濟、新業態和網絡零售商業的興起,使得上海的社區商業應運而生。以最早的長寧區古北國際社區為例,上世紀末,古北國際社區基本不存在社區商業,外籍人士消費僅在上海幾家免稅商店,其中最著名是北京東路上的友誼商店,各類品種最齊全。如今,僅國外超市就有法國的家樂福和歐尚、美國的沃爾瑪、德國的麥德龍費等大型超市開到了社區,基本上能滿足外籍人士的消費需求。隨著上海商業的豐富健全,外籍和港澳臺的家庭消費,都可以在社區商業解決,一些日常用品也可在日韓等便利店解決,他們稱上海的社區商業是“購物天堂”。上海社會的開放程度,從購物和消費不斷社區化的趨勢也從中可以看出,上海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而且比西方許多大城市都便捷,受全球化的影響也更深。
社區商業是“三新”經濟的集中體現
按照上海2500萬人口來算,上海規劃商業人均面積已達3平方米,超過國際一般城市1.3平方米至1.5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今后上海的商業設施建設更要注重功能定位、業態配比,盡可能實現差異化發展,避免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因此,社區商業就是近年來上海繼大型商超之后重點市政工程,并將社區商業建設作為解決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政府實事工程抓好并具有創意,體現特色。如楊浦區的中原城市廣場,商業中心的外墻上設有巨型攀巖墻,沿街是兒童樂園。工作日傍晚,附近居民下班后過來聚餐;年輕父母領著小孩來上興趣班,晚上把車停在商場后步行回家,成為居民的“后花園”。類似的“小而沒”特色社區商業在上海已超過百家。
上海中心城市即核心城區大力發展“三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方式的最佳途徑,而社區商業的消費水平適中,集合了多種業態,購物環境更具體驗感,且與周邊居民的互動性更強,極大地促進了消費和方便了消費者。以座落在靜安區的大寧國際商業廣場為例,現代化的一流商業設施,各個專業品牌店的集聚和一流的服務,也提升了社區商業的人氣和地位,使得大寧國際商業廣場附近的上海大學電影學院借助與溫哥華電影學院合作的商機,提出打造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影視區,實現了“雙贏”,也吸引了上海百貨業航母――久光百貨落戶大寧國際商業廣場,新辟15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早在2008年,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就被國家商務部授予“全國社區商業示范點”榮譽稱號,大寧地區也成為靜安區未來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引領區的新亮點。上海商貿流通產業決策咨詢研究資深專家朱樺認為,上海社區商業是有別于傳統經濟劃分模式的一種全新分類模式,主要指樓宇經濟、街區經濟和總部經濟,是“三新”經濟的集中體現,是針對城市核心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社區商業是城市消費的新引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消費對GDP貢獻率64.6%,比2015年高出4.7個百分點。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最具活力的驅動力。2016年,上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55.76億元,比上年增長8.1%;上海購物中心數達163家,其中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71家,實現營業收入1288.5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社區商業功不可沒。根據《上海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14—2020)》,上海商業的發展將向社區商業傾斜,大型購物中心經歷“井噴式”發展階段之后,未來投資將更趨于理性。這對于社區商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在互聯網的催化下,完全可以抓住消費崛起的新機會,加快上海社區商業的建設和發展。按照《上海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14—2020)》,未來將構建完善“市級商業中心、地區級商業中心、社區級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為核心的“3+1”實體商業和“網絡終端+網上商店+快遞配送”為核心的網絡零售商業。至2020年,上海規劃商業設施建筑總量控制在7000萬平方米至7500萬平方米,年平均增長2.6%至3.6%。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特大城市社區商業以其獨特優勢將吸引國內外投資者。這是因為社區商業在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投資者帶來商機。在投資方看來,社區商業因其便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電商沖擊,發展空間較為穩定,回報率較可靠,這是大型購物中心所無法做到的??梢灶A見,未來的上海社區商業,將會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品牌化、互聯網概念植入、社交平臺,更多的場景化和場所感的營造,更多的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多融合了線上線下資源的O2O平臺,將為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便利服務,也越來越吸引國內外的消費群體。同時,也使上海建設國際化城區的推進速度不斷加快,使這座享有聲譽的大都市越來越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