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在拉開序幕。每到這個節點,在關注民生話題的同時,中國經濟向何處去同樣引人注目。
眾所周知,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2017年中國經濟的定調是“穩”字當頭。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有理由對經濟前景保持信心。正如有專家所稱,結合國際經濟周期變化和國內中長期趨勢,我國經濟轉型或已進入下半程,經濟增速短期大幅下滑的風險降低,“穩”的力量正在逐步增強,L型增長有望從“一豎”過渡到“一橫”。
數據可作佐證。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略低于2015年增速6.9%,仍然圓滿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6.5%—7%”的預期目標。我國經濟體量大,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高達11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保持6.7%的增速,增量規模委實可觀。更應該看到,這一增速是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取得的,更值得贊嘆。權威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2%,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僅憑這點,就讓國人滿懷自豪之情。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單純看GDP增速,或許難解其中精妙。在6.7%的GDP增速背后,演繹著充滿張力的豐滿現實。比如,GDP增長6.7%的同時,國民總收入增長6.9%,加快0.6個百分點,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國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錢包更鼓了。再比如,GDP增長6.7%的同時,我國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5%,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國正在實現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5%傳遞的積極信號是,我們必須堅決向落伍的模式說不,新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已經發揮了作用,不走回頭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能實現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此外,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公報顯示,去年全國互聯網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無論移動互聯網接入量還是互聯網上網人數,都實現了大幅度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是,去年我國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2%,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快15.8個百分點?;ヂ摼W經濟與新經濟緊密融合,總體上看有利于我國經濟良性發展。
如今,我國經濟脈象漸穩,積極信號一個接一個,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將會有更多的有識之士持續問診把脈、開方抓藥。開對方、抓對藥,最大程度控制不利因素,我國經濟勢必更加強健,也更有虎虎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