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鞠傳江  >>  正文
    鞠傳江:向貧困宣戰!
    鞠傳江
    2017年03月17日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脫貧作為今年工作的硬指標:“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薄熬珳史鲐殹?,向貧困宣戰,正成為中國走向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攻堅戰。這里記述的就是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因地制宜創出了在村里建設扶貧車間的好辦法,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脫貧之路。

    讓貧困成為過去時

    記者走進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鄭營鎮的西街村,由舊廠房改建成的扶貧車間,這是一個約300平方米的頭發制品加工點,幾十名村民正在為出口企業整理頭發。

    60歲的孫章存熟練地整理著頭發。他在17年前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而妻子也患有嚴重的類風濕疾病。

    “像我這樣的殘疾人,不能出去打工,也不能承擔繁重的農活?!睂O章存說。

    從去年開始,孫章存開始在當地政府創辦的扶貧車間里工作。他現在每月可以掙1000元。

    “現在我可以靠自己生活,我成了對我們家庭有用的人啦,這讓我能夠有尊嚴地活著!”孫章存感慨地說。

    貧困就像壓在有病的中老年農村群體身上的大山,正是每個村新設立的扶貧車間使像孫章存這樣的村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鄄城縣從事數據線的扶貧車間工人正在車間工作  鞠傳江 攝影

    鄄城,位于黃河灘涂地區,擁有89萬人口,不少人還生活在國家規定的年收入2300元的貧困線以下。

    “讓低收入群體擺脫貧困的生活,找到一條讓群眾走上富裕的道路,成為基層黨委、政府所面臨的核心任務!”鄄城縣委書記谷瑞靈對《中國日報》說。

    鄄城縣委書記谷瑞靈給記者介紹,一次偶然的農村扶貧調研,使縣委領導班子發現了在村里創辦扶貧車間給村民脫貧帶來的好處和生命力。隨即他們開始推廣這一方法,僅僅一年多時間,鄄城在全縣建起536個扶貧車間,這些車間帶動就業67000人,其中貧困人口27000人,去年有13500多人由于在扶貧車間工作實現脫貧。

    鄄城的扶貧車間由當地政府負責水、電、路、車間裝修等,這使老人、婦女既能夠照顧農活、家庭和孩子,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脫貧有門、致富有路,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

    產業延伸為扶貧車間注入活力

    村里的舊廠房、老學校、閑置房屋被裝飾一新,成了農民走向富裕的新平臺,可如何讓這一平臺發揮作用,激發活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鄄城縣引導當地的優勢龍頭產業向鄉村扶貧車間延伸,扶貧車間為龍頭骨干企業進行初加工和配套服務。如此,龍頭企業不僅解決了勞動用工短缺的問題,還節省了企業拓展的空間。出口毛發、電子零部件、服裝加工、農產品加工、戶外休閑產品是當地主導產業,這些企業將部分工序轉移至農村扶貧車間,形成了一舉多得的良好局面。

    鄄城縣的發產品扶貧車間的工人在制作戶外產品  鞠傳江 攝影

    泓聚源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理范繼福說:“作為毛發出口企業,勞動力成本的不斷增加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扶貧車間使企業節省了空間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下降超過20%?!?

    目前,這家企業在農村有九個扶貧車間,雇用超過700名貧困農民。去年,公司出口銷售額達到2.2億元,同比增長30%。

    扶貧車間的建立成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拓展用工市場的好辦法,鄄城縣委書記谷瑞靈說,這一措施將為全縣增加20萬以上的勞動力。全縣共有225個從事頭發產品加工的企業以此舉延伸了產業鏈條,并得以快速發展。2016年度,全縣戶外家具產業稅收同比增長了73.2%,毛發制品產業稅收增加了41.4%。

    泓聚源工藝品有限公司經理范繼福介紹出口產品情況  鞠傳江 攝影

    李志超,曾在南方打工6年從事電子零部件生產,他從家鄉的扶貧車間中看到商機,決定回家鄉創業。2015年底,他每年花費15000元租了一個車間,用于生產手機數據線,由于規模擴大很快他又租下了三個車間。目前有近100名貧困農民在他的車間工作,每年生產2億條數據線,他的產品為眾多海內外著名手機品牌配套。一些像李志超這樣靠扶貧車間快速發展的新興企業應運而生。

    扶貧車間的發展使更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看到了希望,目前已經有眾多外地企業開始向鄄城縣轉移。

    為培育更多龍頭產業,并迎接外地產業向鄄城轉移,當地政府分別建立了4個不同特點的工業園區,成為發展新興龍頭產業的更大平臺,也為發展村鎮扶貧車間注入了新的動力。

    扶貧車間的示范效應

    鄄城縣的扶貧車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榜樣示范效應,扶貧車間發展模式很快被推廣到菏澤市的其他縣市區。以發展牡丹花卉產業聞名的牡丹區,利用牡丹花卉產業園優勢,輻射帶動更多貧困戶發展種植油用牡丹。盛華牡丹產業園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流轉周邊土地5000畝發展油用牡丹種植,帶動了350家貧困戶實現了快速脫貧。牡丹區依托牡丹產業優勢,將發展油用牡丹種植與扶貧攻堅相結合,計劃到2018年,扶持壯大10家牡丹龍頭企業,發展10萬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扶持和帶動萬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目前,全區牡丹種植面積發展到23萬畝,力爭到2020年突破50萬畝,使牡丹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特色支柱產業。

    菏澤市的牡丹園扶貧基地的牡丹花項目  鞠傳江 攝影

    牡丹區黃罡鎮利用扶貧資金建立起60個蔬菜大棚并租給果蔬種植合作社和貧困戶,貧困農民由此實現脫貧。劉長社和他的妻子在奧龍果蔬種植合作指導下植物甜瓜。他的溫室大棚第一季甜瓜就收獲了8000元。

    “種大棚蔬菜收入是原來種地收入的五六倍,有了這蔬菜大棚我家的生活才有起色,我希望種甜瓜可以賺更多的錢?!彼f。

    蔬菜大棚讓貧困戶脫貧  鞠傳江 攝影

    據菏澤市扶貧辦副主任劉軍介紹,截至目前,菏澤市共建成扶貧車間1803個,直接安置和帶動20萬貧困群眾就業,已經使57685名群眾脫貧。全市共有383家企業入駐扶貧車間。先后引進178家企業落地扶貧車間。全市扶貧車間容納產業包括人發加工、條柳編、戶外家、服裝加工、電子配件、食品加工等8大門類、81種。

    為了提高貧困群眾的職業技能和素質,菏澤市先后舉辦免費就業技能培訓班374期,培訓貧困群眾21.8萬人次。

    關于作者:鞠傳江,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站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