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中國正在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軍
    陳新光
    2017年06月15日

    今年5月30日,我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迎來首個屬于自己的節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開啟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又一個春天”。

    與全國首個科技工作者節日同樣振奮人心的,是中國科技近年來不斷取得創新和突破?!疤熘垡惶枴憋w越太空送貨加油、“蛟龍”號下探馬里亞納海溝、C919大型商用客機首飛、量子計算機問世、可燃冰試采成功……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的涌現,說明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關口。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016年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5》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超越澳大利亞,居世界第18位,已處于第二集團的領先位置,與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來自中國的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已連續6年居世界第2位;2006年至2016年,中國處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1.69萬篇,占世界份額12.8%,排名超過德國,排在第3位。如今,在全球1000多個國際科技合作組織中,200多位中國科學家在其中擔任各級領導職務,有越來越多中國科學家躋身全球創新領域的前沿。這些,僅僅是近年來中國科學界收獲成果的一個縮影。

    我們從以下五個維度可看出,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一是基礎研究加速趕超。在信息、生命、物質、光電等科學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基礎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二是區域創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上??萍紕撔轮行慕ㄔO全面啟動,在強化原始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等方面推出重大舉措;京津冀、上海等8個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啟動,在市場公平競爭、成果轉化、人才激勵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改革舉措。此外,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46個高新區對區域發展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已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雙中高”目標的重要支撐;三是高新尖端技術持續突破。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部署的科技重大任務,經過多年攻關成效顯著,涌現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提升了國家競爭力,極大提升了國民的士氣;四是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引領作用日趨明顯。無論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還是在增進民生保障方面都發揮著支撐引領作用;五是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日益完善。通過深化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等行政改革,著力破除了一些制約創新創造的思想障礙和制度瓶頸,初步形成了寬松自由、公平競爭的制度保障。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搶占未來制高點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已到了只有依靠創新驅動才能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中國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前期的創新成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推進科技創新。恩格斯曾說,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特色,找準突破口,精準發力,實現彎道超車,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強國之路。為此,筆者認為要聚焦三個主要方面進行創新:

    ——堅持集中力量科研攻關

    這是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從“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到探月工程的成功經驗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堅持集中力量科研攻關,就是在事關國家戰略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創新領域,要集中全國優勢科技資源,組織力量開展協同創新和科技攻關,著力解決一批戰略性科技問題。在當前,就是要進一步調整科技投入結構和重點方向,做優做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以國家實驗室建設作為體制機制改革的突破口,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率先引領和關鍵核心作用,加快帶動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整體跨越。把北京、上海建設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特別是要發揮雄安新區建設這一有利條件,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高地。

    ——科學謀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從世界科技發展態勢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類創新要素充分流動和優化配置,科技創新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加快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宇宙起源、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一些基本科學問題孕育著革命性突破。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成為創新型企業競相發展的重點,這些領域將持續涌現一批顛覆性技術,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技術路徑、產品形態、產業模式,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我們要有全球視野,站在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緊緊把握難得的戰略機遇,科學謀劃和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使我國在未來國際科技競爭中搶得先機、占據主動。

    ——-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創新隊伍

    迄今止,我國科技人才隊伍迅速壯大,人力資源總量超過8100萬,其中R&D人員總量535萬;回國人才超過110萬,是前30年回國人數的3倍。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流動的有利機遇,以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質量為重點,強化需求導向,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培養造就一支“高精尖缺”人才隊伍。近年來,國家已出臺《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以構建科研人員“三元”薪酬結構,加大科研項目績效獎勵,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決策權,讓科研人員憑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富起來,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