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給姐妹倆拍了一張合影,看到照片,她們非常高興。 聞雙 攝
2012年以來,王邦必和他的學弟學妹們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足跡遍布貴州的16個偏遠村寨,免費為貧困家庭拍攝5000多張全家福,讓2000多位老人和2300多名兒童有了人生中第一張照片。
30歲的王邦必2009年考上貴州師范大學的攝影專業,由于家境貧困,王邦必雖然是班長,但卻是班上最后一個買相機的學生?!昂髞砦也胖?,我媽媽可能是擠出自己的醫藥費給我買的相機,最后我卻沒能用相機為我們全家人拍張全家福?!蓖醢畋卣f,用家里拿出的1.2萬元買了一套相機后,不到兩個月,他的媽媽因為久疾不治抱憾去世。
沒能給家里拍一張全家福的遺憾讓王邦必萌生了為其他家庭拍攝全家福的想法,他說:“希望通過我手中的相機,能為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家庭拍一張全家福?!?
2012年7月,王邦必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通過做兼職,撿拾廢品等籌集3300元購置了打印紙、過塑膜、墨水等耗材,在學校的的協調下,他們攜帶著壓縮餅干、方便面等食物,背著幾十斤重的打印機,來到六盤水市中寨鄉、墮卻鄉,為當地百姓免費拍照。
農忙時節,隊員們到田間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留下幸福瞬間。 龍代兵 攝
“剛開始,沒人相信我們。我們把學校的介紹信給村委會看了,他們就幫忙聯系,但是很多人都抱著懷疑態度,以為我們是騙人的。當年輕的村民在我們這里拍攝拿到照片后,大家才相信我們是來做公益的。第二天,村里面很多人都盛裝出席,排隊拍照,很多老人都是人生中第一次照相?!蓖醢畋卣f,第一次選擇的村子遠離市區,下車后11名隊員沿著崎嶇的山路走了3個多小時才到,為了不打擾村民,他們是自備帳篷和食物,在當地的小學開展工作。
“我們‘1家1’全家福拍攝團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以大三學生為主體,培養大一大二的同學作為后備,隨時為團隊保持新鮮血液。同時,在給這些村民拍攝過程中,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找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讓心靈接受洗禮?!蓖醢畋卣f,拍攝過程收獲很多,尤其是看到村民們拿著照片露出笑容的那一刻,感覺很幸福。
如今,最初的創始人都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王邦必雖然離開校園,創辦了一間工作室,但只要拍攝團開展活動,哪怕工作再忙,王邦必都會抽時間參加,“我希望拍攝團能夠走得更遠更好,把我們最初的口號‘幸福留念,親情永遠’傳遞下去?!?
在他們的感召下,為偏遠山區百姓拍張全家福的公益活動一直繼續著。每一次新生入學,拍攝團就會增添很多稚嫩的面孔,既當學生又當攝影師。
貴州師范大學大三學生聞雙已經隨全家福拍攝團參加過3次活動,在全家福拍攝團里算得上是經驗豐富的一員老將,他接下了王邦必的接力棒,成為負責人。
害羞的兩姐妹看著鏡頭露出純真的笑容。 孫翠平 攝
“每一次活動都會有很多收獲,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到丹寨縣的排調鎮,當時剛過完春節,我們一行8個人駐扎在當地的村委會辦公室,我們當時墊了四個睡袋幾層防潮墊,在結束回校時,墊的睡袋和防潮墊全是濕的,但是我們那幾天都沒有感到任何的涼意,可能是老鄉們的熱情溫暖了我們?!甭勲p打趣地說,雖然下鄉辛苦,但是阻擋不了他們開展公益的熱情。
“現在,我們攝影學院的100多個同學基本都是會員,隨著團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有幾家公司來找我們想冠名,但是為了保證活動的公益性,我們都拒絕了?!甭勲p說,雖然每一次的大部分費用還是通過做兼職籌集,但是他們依然會堅持。
團隊里的一名成員孫翠平來自江蘇,她的家鄉見不到像貴州這樣的大山。她說每次活動都要走很長的山路,剛開始還經常摔跤,后來慢慢就適應了。
最讓孫翠平記憶猶新的是在鎮寧縣的一次拍攝活動?!爱敃r,一位老人正處在病危階段,我們為他定格了生命的最后時光,在拍完照片的第二天,老人就離世了?!睂O翠平真切地說,“愛不能等,對家人的愛更要珍惜。我覺得自己在做有意義的事,一定會堅持下去?!?
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鄭邵玲說,這些同學自發組織的活動讓人敬佩,學院也正在謀劃為這些學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這個公益活動能夠健康、有序地走下去。
關于作者:楊軍,中國日報貴州記者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