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或許是當今國際關系最炙手可熱的詞匯。不僅“一帶一路”倡議以之為關鍵詞,連續兩屆二十國首腦峰會也都將其作為主題里的關鍵詞。前者涉及全世界64%的人口,后者涵蓋了全球80%的經濟總量。
周五、周六為期兩天的漢堡G20峰會主題為“塑造一個聯動的世界”。這注定是杭州G20峰會后又一次協調各國共赴時艱的良機。杭州峰會的主題中也包含“建立聯動的世界經濟”這樣的表述。
當下的挑戰不僅限于乏力的經濟復蘇、氣候變暖、民粹主義、恐怖主義和難民問題,還包括孤立主義、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興起。后者給世界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是可以通過共識和協商得以規避的。
一個直接的例子是上個月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盡管注定阻力很大,默克爾總理依然表示氣候變化問題將是這次峰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在事關世界前途的問題上,世界是分裂的。這個時候強調“聯動”更具現實意義。
其實,“聯”早已成為世界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大勢所趨,“動”是必然選擇,而不只是政治家們一廂情愿的想法。
倫敦屢遭恐襲,但這座800萬人口的都市中真正生在倫敦的“土著”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倫敦恐襲絕不是一座城市的挑戰,而是對整個人類的挑戰;蔓延歐洲的難民問題表面看上去來自戰火頻仍的敘利亞,其實來自大國地緣政治的摩擦,是國際關系板塊碰撞造成的全球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任副總裁朱民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表示,20年前亞洲和美國股市之間的關聯度不到15%,現在為85%。以前像大米、鐵礦石、銅、石油和棉花這樣的大宗商品之間的價格變動關聯度不到10%,現在則超過了75%。世界的“聯動”已經成為現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暴露了世界經濟體之間的“聯動”程度。數據顯示,發達國家GDP每變動1%,就會給新興經濟體的GDP帶來0.44%的變化;反之,后者GDP每變動1%,發達經濟體GDP則會出現0.2%的變化。
G20峰會主辦國有確定會談議程的權力。德國和中國為各自舉辦的G20峰會選擇了相同的關鍵詞,這絕不是巧合,更不是商議好的結果,而是一個迫切而真實的寫照,表明兩個大國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上共同的立場和態度。
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則是德國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兩國是互利合作、自由貿易的成功典范,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國。去年,中德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約20%,兩國貿易總量則超過全球貿易額的21%。
兩國在經濟、文化、治理和經濟上顯見的差異并沒有成為兩國貿易合作的障礙,相反成為互補性的相互學習和借鑒的資源。建立在差異基礎上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加深了戰略互信。這為兩國共同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鋪平了道路,也為兩國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創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圍?!爸袊圃?025”行動計劃與德國的“工業4.0”戰略的對接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兩國的合作與協同產生的化學反應已經超出了雙邊關系的范圍,讓世界獲益。
漢堡G20峰會上,中國必定會支持德國關于氣候變化、自由貿易、結構改革和經濟全球化的主張,積極為解決難民、貧困和恐怖主義問題建言獻策,促成共識。就像9月份杭州峰會上德國支持中國的倡議一樣。
這種默契不僅源自兩國融洽的外交關系,更建立在兩國共同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擔當基礎之上。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說,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要各國同舟共濟,中德做出了表率。
G20峰會是一個多邊磋商的平臺,也會有雙邊會談,總體上氛圍更加寬松,有利于各國領導人交換看法,增進了解,形成新型的互動關系。
漢堡有風光旖旎的阿爾斯特湖,是歐洲自由貿易港代表,是創新和技術產業基地;杭州有美不勝收的西湖,是新技術經濟崛起的典范,是中國開放的前沿。兩座名城間的G20峰會接力棒傳遞,必成歷史佳話。
杭州G20峰會和漢堡G20峰會更像是一場足球比賽的上下半場,兩個主力球員的智慧、技巧和能力展現無疑。在這樣一場沒有旁觀者的比賽中,其他球員必須勠力同心,才能共克時艱。
德國杰出思想家歌德說:“你若批評指點四周的風景,首先要爬上屋頂?!眱蓪肎20峰會就是中德兩個大國共同為世界搭起的遠眺的平臺,希望它能讓人們欣賞到四周的風景,更要看清通向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