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收起你們的“納粹禮”和“皇軍裝”!
    李洋
    2017年08月10日

    8月5日,倆中國人在德國柏林國會大樓前,右手手指合攏向前,斜向上45度角,伸直手臂,拍照留念,因此被拘留,各罰500歐元了事。8月8日,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發文,譴責四個青年穿著一種特殊的制服,在倉庫舊址前拍照,說那這是無恥的褻瀆行徑。

    這兩件事要是日本狂熱分子所為,下文就可以由機器人代筆??善鹘鞘侵袊?,他們的國家在二戰中傷亡總人數超過3500萬,幾乎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傷亡人數的總和。

    這六位揭了20世紀的傷疤。

    七十多年了,地下的枯骨還保留著他們死去時的姿態。但地面上早已日新月異了,原本很多堅固的東西煙消云散。鐘表的指針就像一對絕望的手臂,把屬于歷史的推進過去的深淵,把無數個未來歸結為當下。

    時間這種絕對的霸權,總給人制造一種向前看的假象,其實人不是未來的產物。生命存在于過去,未來只有死亡。

    文化都有自己的禁忌,有的因為宗教,有的因為歷史。它們都是過去的寵兒,最長壽。它們的同輩,無數的風物符號不斷演化,但唯有禁忌倔強地守衛著文化底線。某種意義上,我們是誰,決定因素不在我們贊成的,而在我們反對的。

    一個手勢,一件衣服,本身輕得很,但在某些文化場域內,它們卻具有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人活得累,因為他們不僅有動物畏懼的本能,還要有文化意義上的敬畏,否則人與動物無異。

    我無意把他們的行為歸結為對德國文化法律了解不夠,歸結為年輕人不懂世事,我更無意要由此引出反思我們的教育乃至戰爭觀的宏大題目。

    前者侮辱了大時代。時代沒有溫度,有態度,沒有記憶,有記錄。后者則侮辱了小人物。時代不是你的保姆,你也不是時代的奴隸。

    70多年,三四代人的樣子。最年輕的士兵,今天已行將入木。20世紀真正的終結,肇始于小人物們對那個時代記憶的終結。這種變化,在六位當事人身上已經很明顯。人遺忘的越快,腳步就越快,但他們腳下的土地還無法和過去做一個了斷。

    換句話說,他們的行為發生在日本,還會有如此反響嗎?靖國神社公祭時節,穿著那一身制服招搖過市的大有人在。

    在時代的裹挾中,能和土地建立聯系的人就一個國家的“壓艙石”。德國全民的對戰爭的反思本身就是在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重建公民與土地聯系的重要手段。倉廩不實,一樣可以知榮辱。日本在經濟騰飛前并未完成戰爭悔罪和民族反思,倉廩實,一樣可以不知榮辱。

    和平發展時間越久,對苦難和死亡的回憶就越模糊。經歷過戰爭和革命洗禮的最后一代人遠去之后,我們似乎只記得自己贊同什么,而忘記了自己反對什么。

    信息時代更加劇了個體身份認同的危機。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電影屏,四塊屏跑贏了原本要走的路,取代了原本必讀的書。人生如航船,沒有了壓艙的路和書,人變老了,心還在飄搖,存在成了遠航的終極價值。

    德國納粹和日本侵略者在上個世紀犯下的“反人類罪”本身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一絲一毫的減損。那個手勢,那身制服,則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感謝時代的記錄。那些令人發指的罪行就像一面鏡子,但借助這面鏡子,人性的微光卻足以照亮前路。

    別讓它蒙上灰塵。里面有我們的先輩,也有我們的未來。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