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張凡  >>  正文
    張凡:共享經濟,有多少人假汝之名
    張凡
    2017年08月30日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腋埂峨p城記》

    這是一個資本熱衷于炒概念的時代。資本在熱炒與拋棄了O2O、互聯網金融、VR、無人機之后,又將目標對準了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什么?吃瓜群眾們可能會去百度百科迅速充電,經濟學家們則會從該概念提出者Marcus Felson和Joel.Spaeth的論文里找出定義。不僅如此,經濟學家們也進一步指出了它的本質: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對社會閑置資源進行再次調配,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廉價即可享用這些資源??稍谫Y本的眼里,這些已經不重要,他們認為“共享經濟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馬扎,共享電視…

    中國各類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產品呈井噴趨勢產生,卻沒有形成共享精神。是的,缺乏共享精神,從監管者到企業再到消費者,都缺乏共享精神,我們從一些現象中便可一窺究竟:對于企業缺乏共享精神,表現在企業的產品上,它們不占共享經濟閑置資源、使用權、連接、信息、流動性五個要素中任何一個。有經濟學家指出,許多企業的所作所為與租賃沒有區別,與“共享經濟”無關。有的企業也不是簡單營銷,而是借“共享經濟”之名去圈錢,去獲得用戶數據。至于消費者缺乏共享精神,在眾多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便可見一斑。有人將共享單車的二維碼掛掉,有人把共享單車據為己有,有人對共享單車進行惡意破壞。

    沒有共享精神,何談共享經濟?因為沒有共享精神的支撐,伴隨著共享產品的不斷出現,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如何提高人民素質、如何解決共享產品的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如何平衡投資過度,如何防止惡意營銷與惡意競爭……這些問題都很尖銳,但資本只負責營利,不負責解決社會問題。于是,這些問題被資本丟給社會,而我們正是社會中的一份子。

    面對喜新厭舊的資本,“共享經濟”能否跳出 “VR”先被資本熱捧又被資本拋棄的遭遇?既然媒體上開始責怪一些所謂的“共享經濟”,那么有責必診,才可以拯救“共享經濟”,否則就是無用功,白費口水。2017年已經過去了大半,給拯救“共享經濟”的人們時間不多了。畢竟,資本正在為炒熱2018年的某個新概念蠢蠢欲動著。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

    【責任編輯:管理員】
    媒體記者、評論員,供職于《中國貿易報》。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