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程世杰  >>  正文
    程世杰:對不起,中國沒有嘻哈
    程世杰
    2017年09月12日

    講個笑話:中國有嘻哈。

    在《中國有嘻哈》大火之前,“freestyle表情包”就已經讓這個小眾的音樂形式走進大眾視野。這個節目火了,但不代表中國就一定有嘻哈。

    為了更客觀的評論,我特意把它看了一遍。無單詞不嘻哈。

    嘻哈(Hip-Hop),或者說“說唱音樂”,作為一個看熱鬧的外行,對它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百度百科上。但是當你掛著金鏈子、戴著大墨鏡,滿口黑人英語,然后跟我說這就是中國的嘻哈。對不起,你吃蘭州拉面也算嘻哈?我吃火鍋底料就代表rap?

    Hip-Hop誕生于美國黑人街頭文化,從誕生之初就被貼上底層的標簽,歌詞浮夸粗俗不是它從貧民窟到大眾流行文化的符號。流行是有社會因素的,底層、壓抑、不公,在這個時代會讓這個文化得到更多的人認同。

    想要認同就要引發共鳴,美國的黑人文化中國沒有,他們的壓抑也只是嘻哈的土壤,但其本身不是音樂的一部分,永遠不是。

    嘻哈不是說幾句英文,靠幾個選手互相抨擊就能完成的。嘻哈歌手大多憤世嫉俗,嘻哈如此,但所有的這些并不代表就是嘻哈,也沒有一種音樂的流行是依靠選秀節目帶動的。水土不服的嘻哈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喊麥和中國有嘻哈中間隔了一個中國好聲音。

    節目捧紅了一眾地下說唱歌手,但中國依然沒有嘻哈,卻讓很多如我這樣的外行愈發尷尬,看一群不認識的人在不認識的臺上說著一些不認識的語言。主流群體還是把它當做一個電視節目的消費品,當做一個從來沒有在中國流行的小眾文化。

    嘻哈還不是中國主流,大多數嘻哈歌手還是不會被喜愛?!吨袊形愤x擇的嘻哈歌手,都是這個群體里與“俗人”最接近的那一群。很多人說過,真正還在地下的“嘻哈歌手”們并不討人喜愛,主流的嘻哈不是這樣。

    狂熱的背后是徹骨的冰冷,市場上的殘缺和文化上的格格不入,讓嘻哈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幾乎不可能。那些地下說唱人的自由甚至混亂的表演和生活狀態,仍然會在底下藏著,仍然會有小眾的喜歡,但卻很難成為大眾。

    那些所謂喜歡這個節目里選手的觀眾可能真的喜歡他們,但對不起,中國是沒有嘻哈的,以后可能會有,但最起碼目前沒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

    【責任編輯:管理員】
    媒體評論員、微博副總編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