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令人心曠神怡。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9月1日至5日在美麗的吉林省長春市舉行。博覽會期間,來自東北亞、東南亞、歐美、大洋洲、非洲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多客商匯聚在吉林長春,尋求經貿合作機遇。短短的六天里,經貿投資合作成效突出,對外貿易成交額8.37億美元,國內貿易成交額24.53億元人民幣,簽約投資合同項目達到235個,合同引資額達2243億元人民幣。
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一個由東北亞6國共同參與并面向全球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博覽會,自2005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東北亞博覽會堅持面向全世界、服務東北亞,以謀求和平、和睦、合作與共識、共享、共贏為宗旨,成為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東北亞各國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重要載體,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東北亞經濟梯次性強,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背景下,融合發展不斷向更深層次邁進。數據顯示,目前區域內貿易已從每年1.1萬億美元提高到了1.4萬億美元。中國與東北亞5國在區域和國際經濟合作領域一直保持著廣泛的溝通和協調。目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正積極推進,“大圖們江倡議”合作更加務實,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方興未艾,有關各方在APEC、G20、上合組織等機制下相繼開展了積極的互動和交流。
吉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
本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堅持“穩定規模,提升規格”原則,邀請境內外專業客商總體規模為10萬人,其中境外客商1萬人。突出與中外工商企業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邀請了281家境內外商協會參會。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央企和民營大企業成為參會重點。與此同時,還邀請到匯豐銀行等40家知名金融投資機構、德國斯德克等121家采購商。博覽會會議論壇活動突出務實精神,會議論壇活動由上屆46項壓縮至25項。
多年來,吉林省堅持改革開放,將東北亞博覽會作為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的重要平臺。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展館總面積達6.24萬平方米,國際標準展位2775個。在設置的9個展館中,首次設置智能制造主題館,集中展示智能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智能技術應用、3D打印等國內外先進產業及產品,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加快“吉林制造”向“吉林智造”轉變。并吸引了美國特斯拉、日本安川電機、韓國現代重工等15家全球知名智能制造企業參展。北京進化者機器人、中國船舶重工等50家國內智能制造知名企業應邀前來。本省的著名企業一汽集團、長春軌道客車、長光衛星等45家吉林省智能制造企業也紛紛亮相。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攜手共建利益共同體
吉林地處我國東北的邊陲,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重點省,吉林省通過東北亞博覽會平臺與東北亞各國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攜手構建更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東北亞各國人民。通過連續多年舉辦東北亞博覽會,進一步加強了與東北亞區域務實合作,提升了經貿往來、產業投資、技術交流、互聯互通等方面合作層次和水平,并尋求更為廣泛的合作,不斷開創區域合作新局面。
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一帶一路”成了與會各國政商屆人士、專家頻頻提及的“熱詞”,他們普遍看好吉林和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期待更廣闊的合作空間。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暨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在增進中國與東北亞國家之間的互信,促進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的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次,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主題圍繞智能制造、“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互聯互通、跨境合作等國際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話題,國際關注度高。這充分表明,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已成為東北亞政府間對話交流的重要渠道、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東北亞各國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影響力逐步擴大,功能定位逐步提升,戰略作用日益凸顯。
(作者系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