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中國政府在釣魚臺芳華苑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賴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圍繞“構建開放、活力、包容的世界經濟”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主題,舉行第二次“1+6”圓桌對話會,最終中國政府與會各國際組織達成了共建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加包容的世界經濟的9點共識。
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導致引發世界性危機,至今沒有走出弱增長的調整期。面對近年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3年到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杠桿率穩中有降,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服務業創造的增加值、稅收和就業崗位居各產業之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依靠三次產業協調帶動,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轉變。
2017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其中,一季度與二季度GDP同比都增長6.9%,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超出了市場預期。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保持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過剩、落后產能有序化解和淘汰,新登記注冊企業每天達1.6萬家。外資準入進一步放寬,投資和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也讓IMF、世界銀行、亞開行、普華永道等多家國際機構給予了正面評價,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其中,今年以來,IMF已連續三次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最新的一次上調是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0.1和0.2個百分點至6.7%和6.4%。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勢頭強勁
近年來,中國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已經從經濟領域提升到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高度,這是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各方面發展特點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覆蓋全方位工作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保持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態勢。成績來之不易。隨著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對此,中國采用了全面深化改革這劑良方,5年來出臺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積聚。
縱觀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通過取得的六大重要成效可以看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確立了穩中求進是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卓有成效、推出一批基礎性關鍵性改革舉措、培育新動能實體經濟得到提升、“一帶一路”峰會和金磚峰會釋放擴大開放積極信號。隨著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中國經濟將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3億多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為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在實現自身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同時,也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和發動機,為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成績背后,是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些發展理念引領的,必將是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也將為世界發展提供有益啟示。近年來,世界經濟處于疲弱期,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顯得更加突出,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有所上升。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調整期,面臨新的挑戰。對此,中國提出四個建設目標--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得到世界許多國家響應和好評。
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依然任重道遠,面臨的困難挑戰不容忽視。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完善宏觀調控,穩定市場預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減稅、減負。實施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更開放、更規范、更便利的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好中國人力人才豐富這一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堅持發揮市場作用,主動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特別是有力推進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對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多措并舉培育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中國對一切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都持開放態度,將持續打造開放透明、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為中國自身和世界經濟創造更多機遇,共建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加包容的世界經濟。
(作者:陳新光,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