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軍民融合發展,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全局出發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在新形勢下,我們把握核心要義,理清工作思路,對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深刻理解、準確把握軍民融合發展的科學內涵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大國向強國邁進,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提出的關于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與我們黨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的軍民兩用、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式發展等重要思想一樣,是我們黨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統籌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探索當代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規律的又一重大飛躍。我們要從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思想,是我軍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在戰略定位上,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重要戰略,關乎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是實現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的必由之路。我們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統一“富國”和“強軍”兩大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合“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加快形成國家層面的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要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加快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強國家競爭力和國防實力。
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主戰場和排頭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已先后兩次召開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特別提出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必須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引領,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發展新動能。學習領會黨中央關于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論述,必須深刻認識到,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安全的物質技術基礎和戰略性產業,作為連接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關鍵橋梁紐帶,肩負富國和強軍的雙重使命,是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主戰場和排頭兵。我們只有把國防科技工業根植國家科技和工業基礎,融入國民經濟社會體系,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才能獲得更大支撐力,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才能擁有更強的驅動力。
國防科技工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是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和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很多軍工企業和軍工科研院所的共識。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下,我國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央層面統籌統管體制已經建立,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2017年8月,國家科技部、軍委科技委聯合印發《“十三五”科技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部署了“十三五”期間推進科技軍民融合發展的7個方面16項重點任務,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形成了我國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標志著科技軍民融合開始進入全面深度融合階段。全國已有20個省份出臺了地方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力度加大,國防科研生產融合發展不斷深入,軍轉民結構優化,民企進入國防工業的規模擴大,軍隊保障社會化成效明顯,國防動員、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等逐步完善。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明顯的實效
軍民融合,是時代命題,也是國家戰略。在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大力推進軍民融合,以實現軍事能力整體躍升和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雙贏。據統計,美國85%的現代軍事核心技術同時也是民用關鍵技術,80%以上生產軍用品的企業同時也在生產民用品,80%以上的民用關鍵技術被直接運用于軍事目的。為此,軍地雙方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在國家層面建立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向軍民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
兩年多來,我國在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實效。軍民融合重大工程取得新進展。嫦娥三號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自動巡視勘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遙感衛星發射入軌并交付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亞太地區米級、國內亞米級精度服務覆蓋,風云四號衛星實現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更新換代,新一代大型和中型運載火箭、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和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下海,一個個國之重器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軍民融合。目前,“十三五”規劃部署的軍民融合重大示范項目已經啟動,一批重大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強化改革創新,首批41家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啟動實施,特別是民營企業,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建立了靈活的機制,通過民參軍,不斷進入微小型、無人系統、太赫茲和微納米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大大激發了軍工企業活力,加快了軍工產業發展。軍民協同創新取得突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口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3項創新舉措,已積極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