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兩國是理想信念相通、社會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的社會主義友邦,建交56年以來,兩黨兩國關系經受住了時代變遷和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堪稱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進入新時期,中老友好歷久彌堅,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兩國高層領導來往密切,使得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拓展。
中老發展戰略對接速度加快
進入新時期,中老友好歷久彌堅,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拓展。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同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同老撾社會發展“八五”規劃高度契合,兩國發展理念相似。發展戰略對接,讓務實合作之路全方位展開,走出內陸,走向繁榮。老撾人民的夢想因“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而不再遙遠,2016年12月,兩國務實合作旗艦項目中老鐵路全線開工,410公里長的中老高速鐵路承載著老撾人民發展夢想的交通大動脈正逐步變為現實,將老撾從一個內陸國家變為一個陸路通道。
兩國民心相通為更持久的友誼打下最堅實的基礎,在文化和社會領域的合作不斷增加。2016年到訪老撾的中國人約有70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就有40萬中國游客赴老撾旅游觀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老撾人赴華經商、旅游,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老撾在華留學生人數居東盟各國之首;中老“和平列車”醫療服務活動啟動,來自中國的精湛醫術搭起“友誼橋”,不僅為數千名老撾民眾提供診療服務,還通過培訓當地醫務人員,為老撾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中國醫療隊“湄公河光明行”公益活動開展,為老撾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治療,使數千老撾人民重見光明。
兩國經貿投資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是老撾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2016年達到23.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5%。中老合作委員會今年上半年召開會議,兩國同意在促進貿易和投資方面加強協作。中老開展產能合作具有多重優勢:一是中老產能合作完全符合老撾實現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二是中老產能合作有助于實現兩國產業梯次對接;三是中老產能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補性。以中老兩國水電領域合作為例,老撾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老撾政府希望將本國打造成“東南亞蓄電池”,中國企業在水電開發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優勢,通過合作雙方可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既促進老撾經濟社會發展,也帶動中國先進設備出口,提高了中老兩國產能合作水平。目前,中國企業在老撾投資近800個項目,采礦、水電、農業和服務業等14個主要行業的總投資額約為100億美元。中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和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進展喜人,多家企業和機構簽約入駐,幫助老撾實現產業升級、吸引外資、促進就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中老高鐵項目全面開工和兩國全新經濟走廊建設協議的簽署,中國對老撾的經貿和投資將以多種形式高速增長,預計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在養殖、種植、林業、農副產品加工、電力礦產業開發、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貿易、金融、房地產、旅游等各行業投資等行業投資。僅以湖南省為例,目前經我國商務部核準備案在老撾的湖南企業就有164家,合同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近三年來,湖南對老撾的新簽對外承包合同達3500萬美元。2018年是老撾旅游年,中國將協助老方加快制定《老撾旅游領域發展專項規劃》,充分發揮老撾蘇州大學和孔子學院的資源,加快中國援建老撾旅游培訓學校的進度,為老撾培養更多的旅游專業人才。
中老關系堪稱中國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
作為志同道合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老兩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建設,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平等相待,相互扶持,攜手打造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