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說天下  >>  正文
    褚兢:冶熔吹炭 融古創新——“幸福體”隸書形成之我見
    說天下
    2017年12月27日

    【人物名片】周幸福,北京中外名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擅長文學寫作、理論研究、美術、書法、攝影。2010年3月周幸福在香港出版《周幸福書法集》,書法集以草書為主,收錄其書畫作品代表作。2010年6月,周幸福受邀在日本舉辦“中國養生氣功書法展覽”。其作品想象豐富、風格豪放,尤擅狂草。

    周幸福冰天雪地寫書法

    吾友幸福,四歲習書,迄今六十二年,已逾一甲子。

    童蒙既有所愛好,終身不變其初心,持之以恒,堅韌不怠,創書法之新格,而終成大器,可謂事業有成,人生有成。

    周幸福書法

    有人或許要問,書法乃中華文化之精華,歷代習書者多有,終身不輟者亦不乏其人,何以獨厚幸福先生,并以盛言相贊?

    答曰:習書者,入門難,有所成難,熔冶百家,獨出機杼,自創新意,難之又難。吾以為,周幸福君,砥礪發憤,勤勉不已,書體書風,獨標一幟,臻此難之又難境界,不可不褒贊而使世知之也。

    周幸福書法

    幸福君兒時家貧,童蒙之年,乃對筆墨字紙產生興趣,既無人教誨引導,更無人耳提面命,純出于天然之童趣,出于不可釋懷之愛好,以至于樂此不疲而成終身之志向,豈非天意?幸福自述初學歷程:始而模仿那些讀過私塾的鄉賢的字跡,后又刻意收集能見到的古人字帖,臨摹仿寫,對照揣摩,竟逐漸開蒙。所書字墨,少年時即獲得鄉鄰贊譽。16歲時,他去當兵,因前面兩個哥哥已經參軍,部隊一般不再招收出自同一家庭的男孩。但接兵干部發現這位名叫幸福的孩兒寫得一手好字,便果斷做主,“法外開恩”,將其招入部隊。從此,幸福君開始了于他一生頗有助益的軍旅生涯。

    進入部隊,他的眼界驟然開闊,書法亦大獲長進。起先,扎實臨習楷書,唐人楷書中,具有遒勁力道和博大氣象的顏真卿,為其臨習重點,周幸福得其氣質神韻,書藝由此大進。熟稔了唐楷,再向上追溯,從懷素、張芝、鐘繇、二王,到魏碑、漢隸乃至秦篆,他的書藝轉入多向度拓展的階段。在臨習魏碑和漢隸的過程中,內心于這兩種年代相近、造型相類的字體,多有留心,其中結構布局、筆墨氣韻,給了幸福深深的印象。

    周幸福書法

    與此同時,幸福君更將視野推向秦代以前,甲骨、金文、大篆……形態和趣味各異的字體,無不接觸、臨寫、琢磨。憑借天資,無論何種字體,幸福君一經揣摩,便能識其妙處,臨寫起來,頗具神肖之態。

    業精于勤,幸福君以天賦之才加勤勉之功,書法造詣的提升可用“突飛猛進”一詞來形容。他曾在部隊的報刊上發表有關書法藝術的鑒賞性文章,也擔任過書法培訓班的教員,并在北京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剛過而立之年,在書法方面就已然嶄露頭角。一度與幸福君有過從之誼的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研究社社長的蕭勞先生,1984年參觀其個人書展,以88歲高齡,親筆給他題詞:筆力扛鼎,鵬翮高翔!勉勵之情溢于言表。

    周幸福書法

    幸福用力最多最勤的字體,包括石鼓、散氏盤、秦篆、漢隸、魏碑,還有王羲之雋美勁秀的行書、顏真卿雄渾大氣的楷書……米芾的大草、鄧石如的篆書、八大山人的題畫書跡,對他的影響也頗為深刻。他自己琢磨出“臨,讀,比,看”的習書四字訣,表達了對前代書法家氣質、神采、修養、意境的學習借鑒的重視。他最欣賞的風格,是體現了古雅、渾穆、厚重和剛健氣息的作品,所謂“神完氣足、筋強骨健”,這樣的風格特征影響他的書法創作,使其吮鋒下筆,每每帶有一種厚樸凝重的情感。

    書法之外,幸福亦雅好丹青。他早年的工筆仕女圖,細密整飭,工巧富麗;后來吸納西方現代派技法,繪畫作品具有了引人遐想的形式語言。我以為,幸福從這些藝術嘗試中獲得的靈感和意象,多少也滲入到書法創作中。

    周幸福書法

    “冶熔吹炭”一詞,出自《漢書·食貨志》,意謂古人在熔煉銅礦石的過程中,以機械方式鼓風吹炭,助燃火焰,以達到冶煉出更為純粹的銅液的目的。幸福君的書法,已將前人筆墨精華,化為血肉,融于胸中,為其自出機杼,獨創新體,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研習書法過程中,幸福君一方面于正、草、隸、篆無不涉獵,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風格。

    從他的作品效果來看,我以為,吸納了多種元素的隸書,最有代表性地體現了幸福君的創新意識和風神特征。

    周幸福書法

    隸書,用西漢衛恒的話說,乃為“篆之捷也”,意謂隸書是因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為求簡練便捷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書寫方式,書法史上稱其為“隸變”。隸變是中國書法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它將中國文字的書寫,由繁入簡,進行了全方位的變革,只是這一變革時間相對漫長,等到真正完成篆隸轉換,差不多經歷了數百年歲月。如同任何新鮮事物誕生,都會帶來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樣,東漢時期最終完成了“隸變”過程,也實現了隸書創作的高峰期。大量獨具特征、自成風韻的隸書作品紛紛呈現(如《華山廟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等等),成為后世學習隸書的經典作品。幸福學習隸書,于這些碑的臨寫、琢磨,下足了功夫,其中的氣質神韻,不自覺地化入筆墨之中,成為自己書法個性中的血和肉。幸福君學書,一直有博采眾長的能動意識,由于吸納了石鼓文的古雅渾穆、王羲之的流美遒麗、顏真卿的端凝厚重……故其隸書能變化傳統,一改故貌,氣動而神凝,遒勁而樸茂,形成格調獨異、凌越時人的面目。

    周幸福書法

    東漢以后,臨習隸體的書家不少,但能比肩前人者寥若晨星。當代書法家有以隸書見長者,如曾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的劉炳森先生,其字體有娟秀之姿,柔媚可喜。然有論者謂,其隸書缺陷在過于工整,缺少變化,有模式化之特征。幸福君的隸書,則充滿張力,富于變化,既筋強骨健,又渾融飽滿;中鋒行筆,氣貫始終,波捺之間,偶帶飛白;篆形、碑趣和楷意,出沒于字里行間,以龍翔鳳翥、氣韻華美喻之,當不為過也。

    周幸福書法

    古來書家作品,有了獨異風格,能夠別開生面,自辟蹊徑,往往被冠之以“×體”的雅稱。我觀幸福君的隸書,正有突破傳統,自度新曲的魅力,它傳承了2000年來隸書傳承的法則,又揉入了當今時代的審美內涵和境界,是隸書,卻又具有了不同往昔、不比尋常的格局,稱為“變隸”,可耶?愚以為:可也!

    從“隸變”到“變隸”,書法史形成了一個混沌狀的“演化”態勢。只是,“隸變”是影響中國文化演變的一場大事件,而“變隸”只是關涉書法自身書寫方式和審美趣味的事件,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更不能等而視之。幸福君的“變隸”是否有價值、價值何在?尚待書法界同仁和民間人士評騭戲說,我個人偏好其“變隸”創作,而以“幸福體”名之,是否有譽之過當之嫌?唯祈讀者諸君鑒之戒之。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褚兢)

    【責任編輯:管理員】
    天下專欄百家爭鳴,直擊你最關心的話題。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