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是山水相連、血脈相通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享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2017年的深秋,在我國美麗的南寧市舉辦了主題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其目的就是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五通”促進海上絲綢之路重煥勃勃生機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通過大力促進“五通”,使各領域合作取得顯著進展,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一是政策溝通持續深入。中國與東盟國家高層往來頻繁,各層次、各領域對話機制日益成熟。作為東盟對話伙伴,中國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一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第一個與東盟啟動自由貿易區談判。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發展迅速,并取得積極進展,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二是設施聯通卓有成效。2016年,中國與東盟各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雙方已完成制定《中國-東盟信息通信共同發展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17-2021)》,通過了《中國-東盟交通合作戰略規劃》和《中國-東盟交通運輸科技合作發展戰略》。中緬油氣管道等已經投產運營,雅萬高鐵、中老鐵路、馬來西亞東部沿海鐵路等順利開工建設,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正在形成;三是貿易暢通全面深化。中國與東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1991-2016年,雙方貿易額增長近56倍,累計投資額增長近355倍。中國連續8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6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2016年雙方貿易額達4522億美元,東盟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已經簽署并生效,將為雙方經貿關系發展注入新動力;四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中國與東盟10國同為創始成員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順利運行,中方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并鼓勵中國金融機構開展規模3000億元人民幣的海外基金業務,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這些將使東盟國家更多受益;五是民心相通日益加強。近年來,雙方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科技合作年、文化交流年、海洋合作年、教育交流年等。2016年,雙方人員往來突破3800萬人次,每周往來中國與東盟各地的航班超過2700架次,雙方互派留學生接近20萬人次,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來華旅游人數均超過百萬人次,中國穩居東盟第一大境外游客來源地。
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繼續秉持親誠惠容理念,與東盟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譜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新篇章。
一是深化雙方互信,加強戰略對接。2018年將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雙方將以此為契機,推進制訂“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區域戰略和東盟國家發展規劃對接,推動落實雙邊經貿合作五年規劃,繼續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中國-東盟東部增長區等次區域合作;二是深化產能合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中國裝備的性價比高,加上技術轉讓、人才培訓、融資支持,可以與東盟國家共同開創新的經濟增長空間。落實好《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及《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產能合作聯合聲明》,推動產業發展規劃相互對接、相互兼容、相互促進,有序開展清潔能源、現代通信以及水泥、電力、鋼鐵等產能合作。發揮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集聚作用,通過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第三,共同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發展。中國愿與東盟共同落實《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等,簽署更多本幣互換、投資促進和保護協議,擴大人民幣結算業務規模,引導雙方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早日全面實施升級《議定書》。與東盟國家加強合作,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園區建設,完善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共同推動早日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四是深化互聯互通合作,加快區域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與東盟共同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推進鐵路、公路、港口、航空、網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落地。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打造中國-東盟信息絲綢之路;五是深化創新合作,加快經濟轉型創新發展。與東盟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形成創新合力,促進智能制造、“互聯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創新發展。實施“中國-東盟科技伙伴計劃”,加強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共建產權交易中心、科技園區和科技示范基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同東盟開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循環經濟等領域合作,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綠色絲綢之路;六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夯實交往民意基礎。進一步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實現2025年互派留學生達到30萬人次的目標,提升雙方合作辦學水平。創新文化、體育、衛生領域合作模式,充分發揮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等平臺作用,密切民間友好合作和往來,共同辦好今年“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年”各項活動。
東盟成立51來,經過半個世紀發展不斷壯大,已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促進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其中與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6年來,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為東盟同對話伙伴關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新型關系,為東盟所有對話伙伴關系樹立了典范。
(作者系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