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10日發布的2017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8%。2017年全年CPI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了0.4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4.9%。2017年全年PPI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能夠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2017年全年,CPI漲幅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1.4%,更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這也足以說明,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并未有較大浮動,民生改善在不斷提速。
“調結構、促消費”,消費升級成效顯著。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分別上漲6.6%、2.8%和2.1%,合計影響CPI上漲1.37個百分點,占非食品價格上漲影響程度的七成以上。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居民消費品質正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消費形態正在由物質型向服務型轉變。在收入不斷增長、消費能力不斷提高背景下,消費者也愿意為更優質的產品付出更高的代價。
隨著國家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業態消費模式也在不斷涌現。比如,數據顯示非食品價格上漲2.3%,漲幅比上年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1.7%,服務價格上漲3.0%。這在表明消費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凸顯中國經濟結構不斷調優、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提升,“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日益增強。新常態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顯重要。2017年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4.5%,消費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在消費帶動下,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經濟增速一枝獨秀,就業目標超額完成,企業景氣度多項指標創近5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內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不斷著力經濟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削減過剩產能,改進中國經濟發展質量,中國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世界銀行9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指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的貢獻率超過1/3,其中大部分貢獻來自中國。世界銀行發展經濟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也表示,世界銀行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4%,與去年6月的預測值相比調高了0.1個百分點。
“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本同F實而言,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和推動下,創新產品此起彼伏、層出不窮,凸顯出供給側改革碩果累累。面向未來,13億多中華兒女就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努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也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市場福利。
(作者楊飛系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