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陳新光  >>  正文
    陳新光:消費升級步伐加快,2018年我國物價水平將繼續走穩
    陳新光
    2018年01月11日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10日公布的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CPI漲幅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1.4%,是從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非食品價格上漲2.3%,漲幅比上年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1.7%,服務價格上漲3.0%。從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6%來看,我國物價水平總體上表現溫和,實現了年初制定的全年物價調控目標。

    2017年12月,CPI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CPI環比上漲0.3%。之所以環比上漲,主要是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12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寒冷,鮮果、鮮菜等價格都有所上漲。但這種短期的價格波動并不代表未來的長期趨勢。近幾年,我國對CPI調控目標都是設定在3%左右,2012年以來的實際物價水平都低于3%,基本保持溫和漲勢。

    2017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6.3%,結束了從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數據說明大宗商品、工業產品供求關系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由于2016年以來工業領域產品價格顯著上漲,由于去產能工作持續推進,環保限產力度加大,對產品價格形成支撐,鋼鐵、水泥等去產能力度較大的工業行業產品價格短期不會明顯回落,漲勢可能持續。價格漲勢從上游向中下游傳導,中游和下游行業產品價格可能有階段性上行。因此,未來PPI漲幅可能緩慢收窄。

    從歷史數據看,2012年至2016年,我國CPI平均漲幅為2.1%,處于溫和上漲區間。分年份看,年平均漲幅最高值比最低值高1.2個百分點,顯著低于“十一五”期間的水平。分月度看,CPI月同比漲幅在年內的振蕩幅度逐漸縮小,價格曲線趨于平滑;其次,從CPI的內部結構看,非食品價格對CPI的影響進一步增加。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食品價格在CPI構成成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從2016年1月份起,國家統計局根據5年一次基期輪換的規則,對CPI構成分類及相應權重作了相應調整。其中,食品消費比重下降,服務性消費結構上升。從近兩年的情況看,隨著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以及受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影響,以服務為主的非食品價格對CPI的推動作用正在逐步增強;第三,從CPI和PPI走勢看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2012年至2015年,PPI持續地負增長,但是期間CPI維持正增長,個別月份漲幅甚至超過3%。2017年2月份,PPI同比上漲7.8%,但CPI同比只上漲0.8%。除了在工業產品和消費產品方面,我國物價在其他層面存在分化。

    預計2018年CPI(同比漲幅)會在不到2%或者2%左右的區間里運行,這將使宏觀調控有較大的的余地,不用太擔心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更為重要的是對社會和民生來講是一個有利的環境,這個有利的價格環境為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提供了極其難得的機遇。

    (作者陳新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統計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管理員】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