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經濟建設的系統化部署,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要性,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臺階。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對于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和實踐,必將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發展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當前,全球社會普遍存在的減貧、增長、就業、環境可持續性等問題,實質上都是由于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導致的。要增進人類社會福祉,必須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建設的實踐,以及十八大以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說明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生產力發展提升的必由之路。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實踐成果上不僅加快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提升了中國經濟實力,逐步實現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促進了經濟全球化歷史進程,激活帶動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了全球各國人民的福祉。下一步,中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展開放型經濟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促進中國生產力實現更加平衡和充分的發展,為人類社會生產力平衡充分發展提供理論基礎、經驗借鑒和現實驅動力。
人類社會生產關系保持與時俱進的前提和基礎
人類社會生產關系是人類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產品分配形式、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關系等要素。人類社會生產關系演進發展的突出特征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和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實踐,系統地革新了人類社會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生產者關系、分配關系等,探索和實現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新范式。下一步,中國建設現代化的市場體系、產業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經濟體制等,將持續深化改革社會生產關系,大大加快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為西方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同時,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也將有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統籌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必然選擇
中國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良性互動的經濟體系,從頂層設計和實踐路徑兩個方面保障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既促進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又推動生產關系的適應性變革,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這個世界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中國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又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穩定錨。
(作者:畢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