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李洋  >>  正文
    李洋:貿易摩擦改變不了中美合作共贏的大趨勢
    李洋
    2018年04月08日

    特朗普總統發推特稱:“當你一年虧5000億美元時,(打貿易戰)是穩賺不賠的?!庇腥司痛嗽儐柊讓m首席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這位頂級智囊回答:“我不確定總統想表達什么?!?

    這不由讓人想起2月份弗羅里達校園槍擊案后,總統先生也在推特上發了同樣的“梗兒”:“我認為我們需要馬上開始行動,把美國教師武裝起來!”輿論大嘩。

    也難怪他剛剛當選美國總統后,破天荒地與蔡英文通電話,把臺灣說成是與中國談生意的重要籌碼。

    張愛玲說:“你如果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碑斨車^大多數美國同事都把白宮比成老年“幼兒園”的時候,我早就原諒了您,并至今依然堅信您的當選是中國再爭取五到十年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重要條件。

    上次您讓我想到趙本山說:“國外比較亂套,風景這邊獨好。謝謝!”這是一個月前,您用推特辭退了遠在非洲訪問、還在夢鄉中的國務卿蒂勒森。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面對這樣一位可愛率直的美國總統(當然也有人說他是深藏不露的高手中的高手),盡管全世界都在從專業角度分析中美之間可能發生貿易戰的概率和后果,我更愿意從特朗普先生挑起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動機出發。了解了他的目的,才好避免亂拳打死老師傅。

    他是要同歸于盡嗎?

    幾乎全美大公司老板都在反對貿易戰,同樣是一位成功商人的特朗普總統,即便他不讀美國近代史,也應該從其自身利益出發,對貿易戰給美國經濟必然帶來的消極影響心知肚明。違背他自身利益的決定,其擰巴程度可見一斑。

    “美國利益優先!”一句競選詞可以得江山,但據此執政失江山也非難事。上次美國由此發動史詩級貿易戰是在1930年。胡佛政府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兩萬多種美國進口商品征收原有基礎上超過60%的關稅。這個法案在1934年被羅斯福政府廢止前,讓美國的進口下降了66%,出口下降了61%,美國GDP衰退了30%,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0%。

    取而代之的是羅斯??偨y倡導的《關稅互惠法案》,并由此催生了世貿組織的基礎性文件《關貿總協定》,奠定了二戰后全球復蘇的重要基石,那段時間也是特朗普先生家族生意逐漸壯大的黃金期。

    美國的貿易逆差來自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基本屬性,在于美國的極低的儲蓄率和極高的消費率,源于美國不鼓勵出口的國內政策,更在于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高科技出口限制。

    此外美國對華貿易統計方法只看數值不看價值,試問有多少出口到美國的產自中國的商品是美國公司或其他發達國家公司制造的?在這種貼牌生產的貿易中,中國賺的是辛苦錢,透支的是環境和資源,為外資企業提供的是高效的政府服務和人力保障。

    美國是既賺了吆喝,也得了實惠的典范?,F在反咬一口,也是因為國內改革和產業升級阻力重重,要在中國這只肥羊上再卡點油水。同時看能否糾集一幫盟友,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形成圍攻之勢,這符合美國遏制中國的長遠戰略意圖,能實現多少不重要,屬于加分項。

    不論是500億美元還是1000億美元的單子,在中美當今雙邊進出口總額接近4萬億美元的貿易額中所占比例都是十分有限的。細細研究兩國目前開的商品名錄,還是克制和試探性的??梢哉f是未來摩擦升級留下了后手,也可以說都是在向對方表達一種態度。

    目前所謂的摩擦,即便到付諸實施還有很長一段窗口期留給雙方接觸和溝通。眼前的熱鬧,還遠未到打的程度,大都是嘴仗,是數字層面的心理博弈。說到底,美國希望通過限制中國商品,以增加美國公司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談判籌碼;中國則希望在不過度影響中國商品出口美國的前提下,美國能夠降低中國公司和產品進入美國的門檻。

    都有所求,一切打的信號,都是煙幕彈。孫子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F在還是在伐謀的初期,距離攻城還遠。越是大國,越要走完這些程序。小國間則要簡單很多。

    中美貿易戰即便開打,也是在可控范圍內的。打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對方,而是為了爭取談判的空間和主動。中美上次熱戰在朝鮮半島,就是在一邊打一邊談。目前的形勢下,中美“打而不破,和而不同”的相處模式相信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但越是這樣中國越要有“底線思維”, 靠“搭便車”謀發展的時代可能來日無多。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接近美國,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的大轉變只是時間問題。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對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大國更是如此。

    昨天收到一條老家發來的消息:說北京的肯德基、麥當勞都沒人了,號召人們抵制美貨要向北京人民學習,要從我做起。作為一名朝陽群眾,我回復:很多同胞內急,還是要指望這兩家的,黃不了。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記者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