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是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同時也是進入歐洲的重要門戶。作為歐洲第二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69年來保加利亞與我國長期保持著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平臺以及雙邊地方經貿合作平臺的共同推動下,在中保兩國領導人的關心和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保經貿關系穩步發展,雙邊貿易加速增長,投資熱度不斷升溫,合作層面日趨多元。
歷史悠久、環境優越
公元1018年前,第一保加利亞王國處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雖在1040年、1071年、1084年保加利亞分別舉行過起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公元1185年,保加利亞人趁東羅馬帝國陷入與庫曼人戰爭中無法脫身,起義成功建立了第二保加利亞王國。1877年,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土耳其戰敗。根據1878年7月13日簽訂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被英、德、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瓜分為三:北部的保加利亞公國、南部的東魯米利亞和馬其頓。保加利亞曾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追隨德國,成為戰敗國。1944年9月,前蘇聯紅軍進入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前蘇聯紅軍幫助下,推翻了法西斯政權,中國人民熟悉的共產國際領導人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成為國家領導人。保加利亞于2004年3月,加入北約,2007年1月加入歐盟。
保加利亞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面積11萬平方公里,地理環境優越。傳說上帝在分配土地時,保加利亞人來遲了,保加利亞人懇求上帝給他們一片得以生存繁衍的土地。上帝給了保加利亞人一片“后花園”,濃縮著高山、丘陵、平原、江河等豐富的自然地貌。沙灘陽光、葡萄美酒、鮮花和美女等,有人說幾乎所有的魅力元素都毫不吝嗇充盈其間,成為保加利亞人的自豪與驕傲。特別是在農業領域,保加利亞人均農業產值一度位居世界前列。
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雙邊合作
保加利亞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深表贊賞,深信這將促進歐洲與中國的關系,并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提升保中兩國的政治互信和互惠合作。為全面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在保加利亞的對接,保加利亞成立了“一帶一路”全國聯合會,使“一帶一路”建設在保加利亞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保加利亞憑借自身地理位置、豐富的森林、充裕的農業資源、完整的教育體系等優勢,與中國在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加強交流和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兩國帶來了眾多現實利益,惠及普通民眾。筆者2018年4月漫步在首都索非亞街頭,隨處可見中國產公交車奔馳而過。2016年8月,中國出口保加利亞的110輛宇通客車進入首都索非亞公交系統,標志著中國制造的大客車批量進入了汽車排放標準十分嚴苛的歐盟市場;2018年1月,中國宇通公司生產的純電動公交車是保加利亞的首臺純電動公交車,成為索非亞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農業是中?!耙粠б宦贰焙献鞯闹仡^戲,兩國于2017年5月簽署了《關于建立農業合作示范區的聯合聲明》,首個“16+1”農業合作示范區已在普羅夫迪夫市正式啟動,為推動農業多邊合作搭建起了很好的平臺;2011年,天津農墾集團總公司租用保加利亞10萬畝耕地種植玉米、苜蓿等農作物,打造奶牛業海外飼料生產基地;光明乳業從保加利亞引入的乳酸菌則將莫斯利安酸奶打造為中國最成功的酸奶品牌之一?,F在,越來越多的保加利亞玫瑰產品、精油、酸奶和紅酒進入中國,飼料、油料作物和肉類對華出口也呈現穩步增長勢頭。目前,保加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汽車工業常能看到中國公司的影子,中國日用品在保加利亞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50%。
深入推進“16+1合作”,中保關系再上新臺階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保雙邊貿易額約為2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8%。其中,保加利亞對中國出口9.7億美元,同比增長64.1%。自中國進口11.7億美元,同比增長10.6%。保加利亞從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為機械器具與零件、電機、電氣設備和有機化學品等。中國在保加利亞投資的主要領域有農業、汽車制造、IT通訊和光伏,累計投資額超過4億美元。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與保加利亞發展銀行簽署了8000萬歐元、5000萬歐元貸款協議。中國華為公司與保加利亞電信公司宣布,將聯手為保加利亞打造云中心,助力保加利亞“智慧國家”和“智慧城市”建設。2016年,兩國簽署《中保2017—2020年文化交流執行計劃》,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已于2017年11月份揭牌,2017年,中國赴保加利亞旅游人數超過3萬人次。
2018年7月,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主題為“深化開放務實合作,共促共享繁榮發展”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國總理時隔18年后對保加利亞進行正式訪問并發表了聯合公報。雙方一致認為,繼續深化中保全面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在兩國雙方共同努力下,高層交往活躍,政治互信穩固,各領域互利合作富有成果。雙方將以2019年中保建交70周年為契機,鞏固政治互信,加強兩國人民間的傳統友誼,保持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對話和協調,深化經貿、投資、基礎設施、農業、科技創新、衛生、人文、教育、旅游等各領域合作和擴大人員往來,共同致力于將兩國伙伴關系提升至新的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