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table id="aa00a"></table></li>
    <li id="aa00a"></li>
  • <tt id="aa00a"></tt>
  • <li id="aa00a"></li>
  • 鞠傳江  >>  正文
    鞠傳江: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獨角獸企業
    鞠傳江
    2018年07月13日

    小米集團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 8年時間,小米從零開始,終于“熬”成了令世人矚目、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盡管首日上市表現不及預期,但是,第二天就漲超過13%。早有人算出了上市給眾多機構和小米創業者們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9位億萬富翁與數千位千萬富翁。第一批給小米投資500萬元的風投機構也由此獲得了866倍的巨額回報。

    ?“上市從來不是目標,只是為了更好的奮斗,上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和責任?!?/font>?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如是說。

    小米是眾多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代表之一,其成長的過程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精彩的“神話劇”。許多人不敢相信,8年前13個創業者在北京中關村一間辦公室由一碗小米粥開啟的創業夢想,竟然演化為巨大的獨角獸發展神話,成為中國科技企業成功的范例。其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估值從創業當年的2.5億美元到如今的540億美元,8年間增長了210多倍。

    雷軍在上市前夜的公開信中感慨道:“偉大公司總是誕生于偉大的時代。今天的中國進入了創業者的黃金時代,產生了一批領跑全球的新經濟公司。作為互聯網新物種,小米是幸運的,在這樣的土壤和環境中,長成了一家全球罕見,電商、硬件及互聯網服務齊頭并進的全能型公司?!?/font>

    ?“獨角獸”公司的概念最初由風險投資家艾琳.李(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那些發展速度快、稀少,其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新企業被賦予神話傳說中那種稀有且高貴生物的特質“獨角獸”概念。這些企業往往擁有創新技術、超常的發展速度、全新的運營盈利模式。

    可喜的是,中國涌現了一大批像小米集團那樣具有活力且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根據科技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近五年來,伴隨著科技飛速發展、盈利模式創新與海量資本推動,中國此類企業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如今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獨角獸企業共164家,總估值6284億美元,分布于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和物流等18個行業領域。其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物流、交通出行這6個行業成為獨角獸集中爆發領域,企業數量達到102家,占全部獨角獸企業的62%。其中,電子商務以33家獨角獸企業位居第一、互聯網金融企業21家、大健康企業14家。

    如今,在全球排名前20的創新獨角獸企業中,有6家來自中國。

    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四個大都市是中國獨角獸企業最集中的城市。近半數約70家獨角獸企業集中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

    獨角獸企業成為海內外風險投資追逐的目標,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融資264億美元,與全球主要交易所的IPO募資額相比,排名第二,僅低于紐交所的首發融資規模。

    新技術和創新性商業模式不斷催生出新的獨角獸企業,中國巨大的網民群體、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消費升級、創投資本云集,為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帶來良好環境。獨角獸企業群的壯大使新經濟發展前景變得越來越廣闊。有分析顯示,46%的中國獨角獸公司在創業兩年內即達到最低門檻的10億美元估值,這更顯示出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獨角獸企業發展的理想生態。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在境外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如今的總市值已達到8萬多億元人民幣,其中騰訊、阿里巴巴兩家加起來就超過6萬億元。

    為推動獨角獸企業的健康發展,并讓更多普通投資者分享獨角獸發展的紅利,資本市場對其大開綠燈。A股和香港相繼出臺多項措施吸引新經濟企業,今年一批獨角獸企業相繼在A股和港股排隊上市。今年初,證監會也對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四大行業“獨角獸”開啟IPO綠色通道。A股中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寧德時代等相繼上市,港交所也實施了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小米集團是首家港交所“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7月7日,易方達、嘉實、招商、南方、華夏、匯添富6家以戰略配售獨角獸企業為主的創新型公募基金同時獲批并宣布成立,首募規模達到1049億元。而按照每只基金發行上限500億元計算,6只獨角獸基金的體量可能達到3000億元。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這一創新產品是偏股型基金擴容模式探索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些封閉期為3年的基金,不僅能夠為獨角獸企業提供較為長期的資本安排,而且使普通投資者通過購買此類公募基金來分享獨角獸企業的成長紅利。

    在獨角獸企業迅猛崛起的同時,部分企業的高估值問題不容忽視。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164家獨角獸企業的規模計算,總估值高達6284億美元。

    國際金融專家高興泉博士認為,許多獨角獸企業是由各路創投、風投資本“喂大”的,估值虛胖,歷經多輪融資、快速增肥,很多未上市的獨角獸其估值已經透支未來五至十年的增長預期,上市可以使創投資本獲得巨額投資回報。但是,獨角獸企業在二級市場表現就會嚴重分化,投資者并不愿意做過高估值的接盤俠。A股上市的幾只獨角獸企業,均經歷著股價“過山車”的考驗。其中,工業富聯截止7月11日,上市23個交易日最新股價相比其最高價跌幅超過36.8%。

    他強調,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更看重的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自有技術壁壘、盈利水平而不是追逐空頭概念,部分獨角獸企業過分炒作概念,靠估值燒錢野蠻鋪市場而持續虧損,其在股市被投資者拋棄是必然的。

    近期“獨角獸”企業在港股市場屢屢破發,讓投資者大傷腦筋。易鑫集團、閱文集團、平安好醫生、眾安在線、上市后股價不斷縮水,這對等待上市的獨角獸們是警醒。在一級市場用故事推高估值,用泡沫堆起來的獨角獸不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香港還是在A股市場均會遭遇被投資者做空、股價走低的難堪局面。

    作為獨角獸企業核心是打造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獨有的市場空間和盈利模式,用概念連環套圈錢最終毀掉的是企業。曾經紅極一時的樂視網就是典型的例證。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通過資本市場扶持獨角獸企業,并讓投資者分享其成長成果,是一個良好愿望。但是,讓投資人在二級市場高位接盤獨角獸,其結果會適得其反。

    在2018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風險投資專家普遍認為,獨角獸越來越多,估值越來越高,資本退出卻可能越來越困難。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前不久在中國國際金融發展論壇上,對政府和機構投資獨角獸提出警告,不要投資那些市值和股價成長潛力已經喪失的、那些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被包裝的、那些搞龐氏騙局的假獨角獸。

    不可否認,在獨角獸企業群中,有不少靠野蠻生長,成為平臺“巨無霸”形成超級壟斷,讓市場失去公平競爭環境,使后來者也失去生存空間。比如,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前兩名(支付寶和財付通)市場占比超過90%,第三名及其后公司的市場份額均不到2%。絕對的壟斷使消費者面臨成本上升的負面效應。再比如滴滴和快滴合并后,導致價格上升出行成本普遍上漲,而車輛效益和服務質量卻在下降。同樣巨型網絡商務平臺的壟斷經營使更多商戶經營成本上升,商戶大面積虧損,逐漸喪失了作為平臺創造就業機會的社會責任,僅僅成為超級吸金平臺,對社會的貢獻度面臨下滑的趨勢。抑制獨角獸的過分壟斷,防止其成為“毒角獸”成為當務之急。

    由于市場的巨大變化和環境影響,有些獨角獸企業只領風騷三五年,消失的速度與成長的速度一樣快??抠Y本堆積攻城略地形成壟斷紅利而成就的獨角獸,一旦失去資本就如同斷線風箏,難以騰飛。

    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前不久發布的《普華永道獨角獸CEO調研2018》指出,未來3年將是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獨角獸的發展將越來越倚重科技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5G和區塊鏈將成為激發獨角獸活力最具影響力的新興技術。

    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需要更多獨角獸企業,分享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將成為獨角獸群體的爆發領域。

    【責任編輯:管理員】
    中國日報網特約撰稿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网站